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041
2024年1月
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武汉代表团全团审议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1月16日,根据录音整理)
今天到武汉代表团参加审议,我想讲四个“三”。
第一个“三”是三个“很大”。
第一个“很大”是变化很大。2011年12月11号我从贵州交流调到湖北来工作,至今已5年多,作为一个武汉市民,我切身感受到武汉市这几年发生的重大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刚才有代表发言说武汉城市宣传语是“武汉每天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是往好的方向变化,这符合辩证法、符合哲学原理,“武汉每天不一样”、每天都在变化——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武汉的“颜值”越来越高。
2011年我在贵阳市当市委书记时,曾带队到武汉来考察学习,当时我在谋划贵阳市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在副省级城市中跑了6个城市学习先进经验,武汉是其中之一。武汉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大”,但经过这五年发展,除了“大”之外,武汉还有了其他方面的变化,比如说进入地铁“双线时代”等。现在,对内,身为武汉市民,我感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幸福感、自豪感大大增强;对外,武汉这座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也大大增强。所以在这里,我首先要为武汉市的变化点赞。
第二个“很大”是贡献很大。武汉在湖北所处地位很特殊、责任很特殊、作用很特殊。过去曾说湖北省城市结构不合理——一城独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独大就是独特的贡献、主导性的贡献、支柱性的贡献。现在武汉GDP占全省的36.4%,地方财政收入占42.6%,税收占51.4%。因此,武汉的经济上不去,全省的经济就上不去,武汉不稳全省就会不稳。更多资料 +微信:
第三个“很大”是震动很大。因为这段时间以来武汉有“三新”。一是派来了新人——中央为武汉选派了新的市委书记陈一新。陈书记是浙江人,来自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他个人的经历阅历与我有相似的地方,搞政策研究出身,又到2个市当“一把手”,既搞研究又搞决策,既在基层又到中央,既在东部又到中部。这样的经历阅历,中央选派他到武汉,充分体现了X中央、习总书记对湖北、对武汉的高度重视。二是带来了新风。陈书记到武汉后,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提出了工作的新的标准、新的力度,这就是一股新风。三是开创了新局。新人、新风最终是开创了新的工作局面。陈一新同志谈武汉城市发展的新的构想很有新意。比如谈到工作的抓手上怎样才能更精准,他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我非常赞成。一个地方的发展没有外力、没有新的增量,光埋头搞建设在现在是不行的。因此我对武汉市在未来开创新的局面、再上新的台阶是信心满满。
第二个“三”是三个“更高”。
第一个“更高”是战略、站位要更高。这怎么理解?就是武汉的发展要着眼于放在全国的战略布局下来思考、来谋划,要站在全国的发展大格局中来谋划、来推动。同时,更要站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