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338
2024年1月
在市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2月2日)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全市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稍后,市委杨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三农工作全局,着力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X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从X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到X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我们可以看出,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这些变化充分表明,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更加注重促进乡村整体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标准进一步提高,部署也更为明确。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质量兴农、乡村绿色发展、乡村文化兴盛、乡村善治、中国特色减贫“七条道路”。前不久结束的省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着力补齐“三农”短板、夯实“三农”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充分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工作要求和安排部署,持续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1.要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一句空话。张掖的农业产业基础好。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污染少,土地平坦、灌溉便利,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资源禀赋优越,光热水土资源丰富且绝佳搭配,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相对较高;产业规模大。土地面积大,产出量大,年产玉米种子50万吨、蔬菜250万吨、马铃薯120万吨、中药材12万吨,“张掖玉米种子”占全国玉米供种量的50%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值位居全省第三;产品品质好。近年来我们按照“绿色、循环、效益、品牌”的发展理念,坚持规模、质量、效益并重,全力打造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奶牛、肉牛等产品已经成为了“有机、有量、有名、有口皆碑”的“四有”产品。我们积极探索的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模式,现在已经成为张掖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推模式,这在全省都是“独一份”的特色产业模式;“张掖玉米种子”、中药材这两个产业都是非常有优势的“特别特”产业;我们的70万亩高原夏菜,凭借绿色、有机、高品质的优势销往港澳,出口中西亚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已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好中优”产业;6万吨的食用菌,在时令季节错峰上市,成为名副其实的“错峰头”产业。我们的农业有基础、有优势,应当走在全省前列,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去年我市农业增加值增速退至全省第四,这充分表明,我们在农业发展方面还有不足、有差距。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缺乏有机衔接等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挖掘潜力,彰显优势,扬长补短,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实现产业兴旺,就是要立足张掖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坚持把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更加注重科技支撑、集约经营、新兴产业培育和外向发展,持续推动农业从数量扩张型向品质提升型转变,促进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2.要切实突出生态宜居这个关键。农村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优势。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不仅需要充足、安全的农产品,而且向往清新的空气、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还对回归自然、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产生浓厚兴趣。而这正是新时代新农村“生态宜居”功能的具体定位和突出表现。现在,我们要搞生态宜居,绝不能只是简单的栽花种树,而是要在守住农村生态环保底线的前提下,着力打造具备生态宜居功能和品质的美丽乡村。就全省而言,张掖农村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在推进生态宜居上有着相对较好的基础,完全可以走在全省前列。具体来讲,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在优化农村空间布局上突出“生态”。要坚持生产集约、居住集中,高起点编制村社布局、生产力布局、水资源、土地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等规划,科学确定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强化工业园区平台作用,加快企业“出村入园”,减少污染,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化格局。二是在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上突出“宜居”。坚持把农业产业生态化、清洁化作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举措,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改善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强化“控源”,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着力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探索建立农药集中配送体系,杜绝高毒高残留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力“治污”,加强农作物秸秆、养殖业粪污、农膜综合治理利用,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工作,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积极推进厕所革命;要积极争取省上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加大农村改炕、改灶、改暖工作力度;争取贷款4亿元、实施三年20万户改炕计划,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植绿”,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加快构建绿色通道、绿色水廊、绿色基地、绿色村庄。三是在自然资源利用转化上突出“宜业”。坚持把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探索推广民乐县民联镇东寨村生态休闲农业等发展模式,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积极开发山区休闲旅游农业,兴建以山村体验、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村休闲旅游群落,推出精品山村旅游点。注重开发湿地资源,着力打造高质量湿地旅游产品,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挖掘农耕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农耕文化旅游产业,既保护好乡村传统文化、乡村记忆,又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要加大农村旧房拆除、宅基地复垦力度,使农村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3.要努力筑牢治理有效这个基础。有效的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乡村稳定、有序,才能谈得上健康发展。X的十九大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首次在X的重大报告中针对乡村治理提出的具体要求。目前,张掖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农村社会秩序正在发生变化,一些问题、矛盾相对突出,但社会治理方式创新还远远跟不上农村发展形势需要。加强乡村治理,德治是基础、法治是保证、自治是方法。在乡村治理方面,张掖最大的优势是村级组织比较完善,基层组织治理能力比较强。我们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完善的优势,大力弘扬熟人社会重视亲情、讲究礼仪、尊重伦理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构建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以信法守法为准绳、以崇德向善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具体要从三个方面重点着手:一要坚持德治为先。加强乡村道德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培育新乡贤文化,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二要坚持法治为本。不断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农村法治服务,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依法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在农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打击村霸及黑恶势力,建设平安乡村。三要坚持自治为基。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本原则,以维护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为基本内容,在法治框架下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规民约、村务监督等各类制度,不断强化自治基础和根本。更多资料+ 微信:
4.要着力加强乡风文明这个保障。乡村是中华传统文明的根源,振兴乡村必须振兴文明乡风,重点是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张掖历史悠久,农耕文化植根深厚,具有独特魅力,历来民风淳朴。但不可否认,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们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行为取向也正在经历剧烈变革,一些优秀的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越来越失去控制力,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引导和纠正。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要积极传承和培树优良家风。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传承优秀家规家训,培育良好家教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助乡风。二要大力推动形成良好民风。要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传递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正能量,引导群众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用文明言行来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把反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三要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乡村舞台”“文化集市”“千台大戏送农村”等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文艺展演、电影放映、农民运动会等文化活动,保护和开发利用历史文化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育民、以文化民,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使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依托。
5.要牢牢扭住生活富裕这个根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也是衡量“三农”工作的基本尺度,我们所有的农村工作都必须围绕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