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299


2024年1月
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6年6月2日,根据记录整理)
2014年,全市启动建设了11个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全市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样板和示范。今天观摩的点,其中有5个还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现场观摩,大家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对下一步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起到重要参考和有益借鉴。稍后,市委毛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美丽乡村示范村的主要特点
今天观摩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主要有四个鲜明特点:
1.突出了“因地制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要求全国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从今天观摩的几个村来看,都突出了“因地制宜”这一特征。比如在房屋建设上,有楼房版社区化模式,甘州区X寨镇下寨村新建的500多套楼房,和城市社区一样,配套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平房版的模式,如民乐县顺化乡松树村、丰乐乡刘庄村;也有就地改造提升的模式,如甘州区X寨镇马站村整体规划院落布局,在原宅基地拆旧新建二层楼房;还有易地重建的模式,如临泽县倪家营镇梨园村围绕丹霞旅游景区开发,易地重建了新村。今天我们观摩的这几个村,都坚持了因地制宜的原则,需要易地重建就易地重建,需要就地改造就就地改造,适合建平房就建平房,适合建楼房就建楼房,既体现了地域特点,也符合当地群众的经济条件。
2.突出了“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本质上是广大农民群众自己的事,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美丽乡村既建不起来,也无法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市、县区、乡镇政府加强规划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共享、共建、共治的发展理念。现场观摩的几个村,在规划编制、方案制定、房屋设计、户型选择、工程建设、质量监理、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上,都充分体现了“群众参与”的原则。甘州区X寨镇马站村小到大门造型设计、大到建筑材料选择,都由政府提供若干不同模板,由群众自主选择确定。“群众参与”还表现在政府投入引导、群众自筹为主的资金筹措模式上,这些村的房屋建设,政府财政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比如危旧房改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一些项目资金的整合使用,但最大投入仍然是农民自筹的,通过政府的小投入带动和撬动了农民群众更多的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3..突出了“设施配套”。长期以来,城乡差别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方面,而美丽乡村建设把设施配套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与房屋建设同步规划、建设,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现在看来,已建成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公共服务设施,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和完善,设施配套水平都有了程度不同的提升。今天观摩的几个村,全都实现了通水、通电、道路硬化和网络电视入户,都修建了文化广场、幼儿园、卫生室和村级组织活动室。这对提升农村发展内涵意义重大。
4.突出了“产业培育”。一个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一定要有主导产业作支撑,这是示范村的成功经验,也是将来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今天观摩的几个示范村,都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临泽县倪家营镇梨园村围绕丹霞大景区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群众收入明显提高;甘州区X寨镇马站村、下寨村依托畜牧养殖业,不仅把所有群众的房子建起来了,还为低保户、五保户、特殊困难户每户配建了60平米的房屋。实践证明,用产业发展反哺美丽乡村建设,反过来又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一定能够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相互推进、共同提升的目标。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示范村的基础设施与城市的基础设施相比、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些村有上水没下水,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美化亮化等设施还没有配套起来。二是软件建设还比较薄弱。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注重“外在美”,也要注重“内在美”,一些村群众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养成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房前屋后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公共环境卫生管理还比较滞后。三是亮点特色还不够鲜明。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文化内涵,还没有完全体现张掖地域特色。这些方面,都需要亟待改进和持续加强。
二、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十八大提出的要求,也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更加注重标准和质量。美丽乡村建设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X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将新农村的内涵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20字5个方面。X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将新农村建设升级为“美丽乡村”,这不是简单的表述变化,而是有丰富的内涵,突出体现在标准和质量上。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从十八大的要求和全面小康建设大局出发,更加注重标准和质量。首先,要提高规划水平。新农村建设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