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286
2024年1月
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4月20日,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是一次事关张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会议。稍后,省旅发委主任陈卫中同志、市委书记杨维俊同志还要作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更 多资料+微信:
一、如何看张掖旅游态势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全域旅游为统揽,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和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两大示范区”为突破口,着力实施“四大行动”,精心打造“五张名片”,全市旅游业呈现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品牌效应持续扩大、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的喜人局面,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活跃、最有力的因素。在2013年召开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我们提出了“322”奋斗目标,即到2020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从目前旅游发展态势看,今年这些目标可以全面超额完成,比预期提前了两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抓住了机遇,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大政策、大举措;得益于我们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全要素培育、全产业链打造、全媒介宣传营销”理念,实施了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低门票倒逼旅游供给优化“两大战略”,催生了张掖旅游业发展的新活力。短短5年时间,张掖旅游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在经历两大转变:一是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张掖拥有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高品质旅游资源,4A级旅游景区建设、百万人次大景区建设、旅游市场秩序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现有4A级旅游景区16家,占甘肃85家的近五分之一,列全省第一。全市现有星级旅游饭店46家,旅游接待床位近5万张,旅行社及分社和服务网点70家。近三年,全国有9个一、二线城市开通到张掖的旅游直航包机,800多趟旅游专列停靠张掖,3000多家境内外旅行社负责人到张掖考察踩线,一批全国知名的品牌赛事活动落户张掖,以西安、西宁、张掖、敦煌为重要支点的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和中国西部旅游大环线引起了境内外旅游企业和游客的浓厚兴趣,游客在张滞留时间明显延长,张掖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西部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的地位已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二是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17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259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7亿元,连续7年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同时,我们以国家全域旅游和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两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旅游发展质量,户外运动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势头强劲,农业采摘、低空观光、温泉疗养、文化演艺、溜冰滑雪等一批新型业态开发推出,旅游短板正在补齐、链条更趋完善、业态更加丰富,旅游综合收入增幅高于旅游人次增幅,旅游业已从投资拉动、数量扩张的阶段迈向消费拉动、品质提升的新阶段。更多资料+微信:
综合分析张掖旅游业发展历程,可以用以下四个特点来概括:
1.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质量效益尚需提升。从2010年全市第一次旅游大会提出培育战略性主导产业,到2013年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打造宜居宜游首位产业,再到现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张掖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旅游接待人数这个核心指标与2010年的187万人次相比,增长了13倍之多,2014年以来连续跨越1000万、1500万、2000万、2500万人次几个大台阶;旅游综合收入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4.3%提高到2017年的38.9%。但客观分析,我市旅游业仍然处在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阶段。2017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达到914元,而我们仅为64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也低了18元,与“2017年人均旅游消费排行榜”冠军城市上海4312元、亚军城市北京4200元相比,仅为七分之一。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对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等指标来看,我们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都有不小差距,也与张掖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2.旅游品牌形象基本形成,但知名度和影响力尚需提升。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张掖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做靓作响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户外运动体验区、西路军魂传承地“五张名片”,旅游品牌特色日趋突出。但从旅游形象看,特点还不够明显,品牌还不够响亮,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还远未达到尽人皆知的程度;客源市场开发深度不够,境外旅游市场开拓没有实质性进展,大众对张掖旅游向往的预期效果还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和释放。
3.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但产业延展性集约度尚需提升。我们牢固树立“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体育为用、医养为本”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基本形成了以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乡村休闲、康体养生、研学科考和红色旅游为主体的融合式旅游产业体系。但在产业延展性方面,旅游要素体系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档次质量都还不高,“购”和“娱”仍然十分薄弱,特色文化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滞后,餐饮购物街区数量少且规模小,文化演艺市场发展步伐较慢,直接影响了游客在张掖的滞留时间和消费支出。产业集约度方面,各类产业发展规划之间的系统性、衔接性、融合性不强,项目布局不合理、联动性较弱,不同程度存在盲目开发、重复建设、业态类同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理念新、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市场主体还比较少。更多资料+微信:
4.旅游基础条件显著改善,但管理服务水平尚需提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大景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建成了平山湖大峡谷、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等一批景区景点,2010年以来新增4A级旅游景区14家,丹霞景区跻身百万人大景区,创建5A具备验收条件。特别是我们持续实施“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与省上把张掖打造为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的定位和我们打造旅游市场监管“首善之区”的目标相比,差距仍然不小。旅游道路交通标识和景区导览系统不完善,景区内外交通条件有待改善;游客服务站点较少,旅游厕所数量不足;新型住宿业态缺乏,不能满足各层次游客需求;智慧旅游和旅游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已建成的旅游服务设施大部分档次较低、标准化水平不高;旅游执法监管力量分散,联动性不强;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导游讲解员数量严重不足,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如何谋张掖旅游发展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无论从国家宏观发展要求、还是从自身发展需要,都到了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推进张掖旅游业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全面分析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旅游业发展的新规律,自觉顺应现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明确张掖旅游发展的新定位,聚力聚焦旅游业的突破方向,持续在推进旅游内涵式发展上做文章、在提升旅游综合效益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1.要进一步明确张掖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定位。把张掖打造成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既不是主观臆断,也不是好高骛远,而是张掖旅游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域地位所决定的,是省委省政府打造张掖、天水、甘南“三大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和要求。打造张掖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必须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要有国际化的资源自信。从资源禀赋看,无论是地理景观、还是历史文化,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