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278


2024年1月
在全市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1月7日,根据录音整理)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扶贫攻坚推进大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全省扶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举措。会议的主要任务,对全市扶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把目标定下来,把任务明确下来,把具体的工作措施落实下去,推动全市扶贫攻坚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昨天下午,集中观摩了民乐、山丹县的几个扶贫示范点。刚才,山丹、民乐县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万泽刚同志对全市扶贫攻坚工作作了安排。下面,我强调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山丹、民乐扶贫攻坚工作的经验
这次现场推进会,大家实地看了山丹、民乐的几个点,既看到了沿山贫困地区非常困难的现状,又看到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蕴藏的希望。民乐和山丹地处祁连山沿山地区,是全市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的两个县,他们在扶贫攻坚上所做的工作和创造的经验,对全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更多 资料+微信:
第一,找准了比较优势,培育了富民产业。张掖贫困地区的贫困,乃至全国所有贫困地区的贫困,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之贫,二是历史之贫。所谓自然之贫,就是全国所有贫困地区都是自然条件最差的地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些地区都是自然资源和自然禀赋严重短缺或者严重不匹配的地区。有些地区土地广阔但是缺水,有些地区有土有水但光照很差,像贵州的一些地方光照只有1100个小时,基本不长庄稼;有些地区有光有热有水,但是海拔太高、无霜期太短;还有一些地区干脆什么条件都不具备。所谓历史之贫,就是这些贫困地区历来就穷,不是现在才穷。全国11个连片贫困地区基本上都是历史以来最穷的地方。一个地方要扶贫,必须要找准比较优势,并且依托这种比较优势,把增收产业培育起来,这是扶贫的治本之策。山丹、民乐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并且发挥了比较优势,才使一些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农业条件下冷凉是劣势,在这些地方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无霜期太短,水资源没有保证,基本靠天吃饭,农民收入非常微薄。但是用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产业,这种劣势就可能转化为优势。现在来看,山丹、民乐选择的养殖业、双孢菇、中药材种植,都充分发挥了冷凉灌区的优势。劣势转化为优势,一方面是通过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是通过设施农业和现代科技推广。大家看到的每个村子,不论是设施大棚还是暖棚养殖,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靠的都不是原来的自然条件,而是改造过了的生产条件。总而言之,都是通过设施改造和技术要素替代实现了劣势向优势的转化,实现了农民脱贫。
第二,整合了扶贫资源,加大了支持力度。扶贫需要资源支撑,包括政府财政性投入、社会帮扶资金,以及政策方面的资源。过去扶贫撒胡椒面,零打碎敲的情况比较多,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到了县级这个平台,就要把土地整理、水利交通、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等财政性资金,以及“双联”中的社会扶贫资金有效整合起来,统筹使用,加大投入。民乐县的四个现代农业示范长廊,如果不依靠资源整合,如果还是各搞各的,怎么能搞起来?一个大棚要投入七、八万元,单靠贫困群众能搞起来吗?都搞不起来。大家昨天看的山丹的规模化养殖小区,如果没有金融支撑,没有资源整合,一个都建不起来。因此,整合资源本身就是一种支持,一种眼光和一种能力。
第三,抓住了关键环节,激发了内部活力。扶贫是政府的重大责任,扶贫工作在哪个环节上着力,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山丹、民乐县把扶贫攻坚的投入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塑料大棚、日光温室都搞起来了,可以种双孢菇、种辣椒、种西红柿,还有可能反季节种植四、五月份上市的洋芋。我们把设施建好了,种什么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自主进行选择,这就是正确的思路。山丹、民乐县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这几个关键环节上都做得很好。在冷凉地区种小麦和其他传统粮食作物的效益较低,但如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比较效益自然就会提高。这方面,培育龙头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山丹的双孢菇,自己能吃多少?如果销不出去,变不成面向市场的产品,很可能就会变成农民的负担。靠谁销呢?靠千家万户的分散交易成本很高,而且市场信息又不对称,这样就会产生第一年价格很高大家纷涌而上,第二年出现价格大跌伤农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大力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山丹、民乐县重视调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特别重视发挥农民的市场主体作用,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把外力的推动和内力的激发结合起来,不仅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扶贫攻坚工作快速发展。在目前的发展格局中,农民仍然是市场主体,农户仍然是经营单位。如果这个作用发挥不好,光靠政府的力量,那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特色产业也很难发展起来。
第四,出台了配套政策,创新了扶贫机制。刚才听了两县的介绍,都涉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实践中运用了各种金融创新产品,放大了扶贫资金规模,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双联惠农贷款、畜牧业贷款等都使用落实的很好。已经发展起来的几个脱贫致富典型,都得到了金融的支持。另一点是鼓励土地流转,放大了土地收益,这也是农村经营体制的一个创新举措。山丹、民乐县都把土地流转作为机制创新的重要方面来抓,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对土地的投入;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增加了效益;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自由劳动力,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这种三重叠加的效应是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大方向,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二、关于扶贫攻坚的重大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