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264


2024年1月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2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在深入贯彻X的十八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安排部署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了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研究部署了今年“三农”工作。今天的会议,陈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倍加珍惜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
2012年,全市“三农”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大市为目标,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稳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劲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3.79亿元,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04元,比上年增加1037元,增长16%。粮食总产达123.5万吨,较上年增加1.7万吨,实现连续11年增产。
(一)狠抓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大力组织实施金张掖玉米制种、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百万头肉牛基地和现代农业等示范工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川区以玉米制种、瓜果蔬菜、设施农业、设施畜牧业为主,沿山区以马铃薯、啤酒大麦、油料、中药材、小杂粮、草食畜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建成玉米制种“四化”示范基地10.7万亩,全市玉米制种面积达102.5万亩,新建种子加工生产线25条,产量达4.6亿公斤,总产值超过25亿元;张掖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全年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2.27万亩。种植马铃薯47.6万亩、高原夏菜53.1万亩、中药材20.5万亩。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00.3万头。培训农村劳动力6.3万人,输转劳动力27.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0.6亿元。
(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积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16个,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户,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企业累计达到136家,年加工农副产品192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4.9%。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全市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91万亩,特色农产品生产采标率达90%以上;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6个、A级绿色食品53个、有机食品9个。加强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建设,新增蔬菜冷藏保鲜能力3万吨。加大特色农产品推介力度,在广州举办张掖绿色农产品推介会,进一步提升了张掖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市70%以上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有效加大了良种良法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集成配套力度,开展试验示范430项(次),创建粮油高产示范片20个,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18.5万亩,主要农作物全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26万千瓦,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8%。更 多资料+微信:
(四)改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在积极争取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的同时,多渠道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资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年落实草滩庄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等各类水利项目建设投资近8亿元。全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完成人工造林5.7万亩、封育保护8.2万亩,更新改造农田林网1.1万亩,建设绿色通道51.7公里。更多资料+微信:
(五)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6个“三农”综合试验示范乡镇和58个“四化”示范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成小康住宅示范点86个。进一步创新农村经营机制,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83个,累计达到964个,其中31个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个被授予“全省百强合作社”称号。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全市流转面积达到65.4万亩,占承包面积的26.1%。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
(六)落实惠民政策,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通过“一册明、一折统”形式及时发放“四大惠农补贴”资金3.5亿元。完成省级新农村试点县建设项目116项,投资1.28亿元。全面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办实事5581件,化解矛盾纠纷1.5万起;编制完成并积极争取实施《张掖市祁连山浅山区贫困乡村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移民安置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等扶贫项目87项,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办学条件大为改善。6个乡镇卫生院、80个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14%,参合农民住院政策内报销比例达到75.1%。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改造农村危房2.26万户。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成绩来之不易,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积极应对,着力解决。一是农民增收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市农民收入基数大且近年来持续增长,靠现有的生产手段,土地增产增收的边际效应逐步缩小,要实现省上提出到2016年全省农民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倍增的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弱,特色产业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短,农民专业合作社层次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特色产业的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繁重。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仍然突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尤其是沿山区水利、道路、农村公益设施等基础条件相对较差,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压力还相当大。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还不健全,公益性职能不明确,信息不对称,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五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