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432
2024年1月
在全市产业集群发展暨“三个一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5年10月22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产业集群发展暨“三个一百”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稳增长、调结构”的决策部署,总结全市集群化发展情况,查找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部署下阶段工作,进一步号召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持不懈地抓好“三个一百”工作,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今天上午,我们现场观摩了芮城县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区,听取了芮城县委、县政府关于工业产业集聚区及主攻产业板块发展的情况汇报。芮城县给我们的总体感受:
一是发展思路清晰。县委、县政府按照“三个方案”要求,注重规划引领,把园区规划和产业链的顶层设计作为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的首要工作来抓,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确立了现代医药产业为主攻的集群化发展思路,横向配套、纵向延伸,链条设计比较完善,工作推进扎实有效。更多资料+微信:
二是龙头带动作用明显。依托亚宝药业和宏光医药包装两大龙头企业,通过以企招企、以商招商,亚宝引进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清开灵项目,宏光医药包装加强与多个中介机构的对接,与江苏双峰和浙江临安等多家企业达成生产基地建设协议。宏光医药包装最初是亚宝药业的配套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拥有12项技术专利,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现在作为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带动下游产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目前投资10.9亿元,正在建设拥有5条生产线的玻管工业园,吸引了德国、日本的生产商主动前来寻求合作,力争打造国内最大的医用玻管生产基地。有3家企业已经决定在工业园建成投产时就来配套,这就是集群效应。从产业链条配套来说,亚宝药业吸引了多家上下游关联企业,整个医药产业集聚区在两年的时间内从4、5家企业发展到现在,聚集了18家医药及医药配套相关企业的产业集群,形成了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根据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园区还成立了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为医药产业孵化人才和项目。
三是园区配套功能完善。芮城县编制了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规划,明确了园区核心区和配套服务区范围,并有效整合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发展保障性用房,为园区解决了高管、技术人员和职工住房问题。社区还配套有商业门店,职工幼儿园和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健身场所等,园区整体基础设施比较齐全,配套服务完善,为入园企业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大家观摩以后很受启发。
刚才,建忠同志通报了2014年和今年上半年工业集群化发展情况,宣读了2014年度工业经济产业集群园区发展综合考核情况;殿民同志通报了“三个一百”工作和年度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听取了永济市和运城经济开发区的典型发言;5个主要经济部门解读了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一会王宇燕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成绩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全市经济一盘棋,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动”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为路径,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市工业集群化全面入轨、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进产业集群的制度更完善,措施更得力。制定了配套政策文件。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坚持科学决策,加强顶层设计,确立了“传统产业改组、改造,新兴产业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的工业发展思路,制定出台了《运城市2014年产业集群实施方案》、《运城市市级产业集群进退流动机制实施办法》、《运城市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加快建设运城铝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推进产业集群的配套政策措施,为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财政专门列支2亿元的工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园区和产业集群发展,并在综合考核中兑现落实。实行领导包联。市委、市政府把包联作为推动集群发展的重要抓手。对重点企业实行市级领导包联制度,筛选了73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工业重点企业,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包联,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煤电铝材、运输装备制造、煤焦化、金属镁、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新材料和家具制造9大产业集群,实行部门包联责任制,每个集群分别由一名市领导包联,一个主要部门牵头负责,形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工作合力。各县(市、区)、开发区也分别确定了各自的主攻产业板块,也实施主要领导挂牌包联制度,将重点项目逐一分解到X政一把手头上,并在《运城日报》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建立联动督查机制。市委、市政府“两办”牵头,抽调人大、纪检、经信、统计等部门人员,对全市产业集群项目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对发展较好的县(市、区)、工业园区以及集群企业予以通报表彰。市人大发挥监督作用,每半年督查一次,对推动产业集群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市政协围绕产业集群展开调研,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产业集群发展全面入轨。认识上形成了共识。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实施以来,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现场观摩,大家清楚的认识到,运城的希望在工业,工业的希望在集群,运城工业新型化的根本出路就是推动主攻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去年市人大作出决议,使工业集群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三个方案”转化为全市人民推动经济发展的共同意志。设计了产业链条。市、县两级聘请高端团队,根据各自既有的工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了主攻产业板块,同时设计产业链条,推动实现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目前全市围绕9大产业集群,确定了25个左右主攻产业板块,设计了52条产业链。招商引资的方向更加明确。过去由于各县(市、区)和开发区没有明确的主攻产业定位,大家外出招商引资普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捡到篮里都是菜”。现在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基本都能紧紧围绕各自的主攻产业和龙头企业,瞄准重点区域,创新招商方式,持续开展集群化、产业链和小分队精准招商。招商理念发生了明显变化,由过去的政策招商变为产业招商。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全市金融机构加快服务创新,做到了与产业转型相结合、与集群化融资需求相适应、与企业生产经营相衔接的信贷产品和融资模式。率先在全省组建了“应急保障资金服务平台”,为企业续贷融资开辟了一条新通道,累计为40余家困难企业提供政策性过桥资金7亿元,有效地维护了企业信用记录,缓和了银企关系。
三是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产业集群成为助推工业发展主引擎。2014年,全市9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15.7亿元,同比增长7.3%(全市-2.6%),占到全市(1605.8亿元)的57%;实现销售收入883.2亿元,同比增长5.5%(全市-4.6%),占全市(1540.9亿元)的57.3%。“10、30、10”目标任务有序推进。2014年全市26个产业板块共实施项目242个,落地资金879.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79.1亿元。全部完成“10、30、10”年度任务的产业板块9个(运城开发区汽车零配件加工制造板块、空港开发区汽车装备制造板块、临猗县纺织服装板块、河津市铝深加工板块、永济市电解铝深加工板块、万荣县农副产品加工板块、夏县农副产品加工板块、芮城县现代医药板块、盐湖工业园区新型材料板块)。完成10个新上项目任务的产业板块15个,完成30亿元落地资金任务的产业板块17个,完成10亿元投资任务的产业板块14个。今年上半年实施的246个项目,落地资金967.6亿元,已完成投资95.6亿元。19个项目完工试产或部分投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运重卡年产1万辆专用车、复晟铝业240万吨氧化铝一期、同誉600万只铝合金轮毂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阳煤稷山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联产6.5万吨液化天然气、飞宇建材10万吨节能铝型材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深圳铭利达年加工5万吨高端铝压铸件项目、香港易高公司80万吨甲醇制油项目、大唐安峪热电厂改扩建工程等前期项目加快推进。
二、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产业集聚的步伐不够快。我市一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如汽车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煤电铝材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态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相对滞后,总体来说集群数量少,规模小,在全国有影响的更是屈指可数,集群效应发挥不充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较小,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有的进展较快,稳步发展;有的进展缓慢,基本上没有产业集群项目落地。部分工业园区缺乏产业链的概念,入园企业只是数量上的简单组合,空间上的聚集,没有形成产业之间的横向配套和纵向延伸,特色优势不明显。
(二)紧紧围绕产业链招商引资的办法不多,与中介机构联系的不够。虽然各县(市、区)、开发区都按照要求,聘请专家围绕主攻产业设计了产业链条,策划包装了一批关联配套项目,也组织了不少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的次数不少,但招商效果不理想,引进项目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层次相对较底,协作配套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一是围绕产业链条招商的办法不多,特别是与国家级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联系不多。这方面工作,芮城是做的最好的。他们与中国医药协会已经取得了联系,中国医药协会的年会要在芮城召开,能为芮城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企业、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对芮城现代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总体来说我们对接不够,引进的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企业还不多。二是招商的方式方法没有转变过来,推介招商、节会招商、政策招商的传统手段多,产业链招商的意识、手段、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