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433


2024年1月
在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2月24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3年全市“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分析农业农村形势,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刚才,茂设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阐述了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我市“三农”工作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稳中求进,加快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七方面亮点:
一是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2013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夏粮减产等困难和挑战,市委、市政府及时采取“抗旱保麦”、“以秋补夏”等措施积极应对,粮食生产在高基数、高起点上,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1亿公斤,占到全省粮食总产量的近1/4。其中,秋粮总面积达到530万亩,比上年增加44万亩;秋粮总产达到17.9亿公斤,比上年增加2.9亿公斤,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新增40万亩秋粮面积的艰巨任务,为全省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98元,比上年6381元增加817元,增长12.8%,高出全省平均增幅0.3个百分点。更多资料 +微信:
二是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果业生产形势喜人。2013年,全市水果总产量达到53.1亿公斤,同比增长8%。其中苹果产量38亿公斤,增长10%。水果总产值108.8亿元,同比增长13.8%;农民人均果业收入1800元,比上年增加了200元。水果出口取得了突破,出口基地增多,注册果园面积达到5万亩,澳大利亚、美国等国际高端市场进一步拓展,全市累计出口鲜水果0.7亿公斤,比上年增加0.4亿公斤,出口量增加133%,创水果出口的历史新高。规模健康养殖稳步发展。全年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112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8亿公斤、1.8亿公斤和0.4亿公斤,同比分别增长16.2%、21.5%和4.9%。“一村一品”成效显著。全年新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288个。全市专业村数量累计达到949个,占到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0%。露地西红柿、双季槐、大樱桃、鸡腿菇、冬枣、花椒等特色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成为农民群众发展致富的新亮点。全市专业村主导产业人均收入达到4530元,同比增长17%,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快速推进。盐湖现代农业示范县、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永济许家营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新绛标准化蔬菜示范县4个国家级示范项目建设扎实推进。7个省级示范县累计建设各类示范园区235个,完成投资77.9亿元。新绛县古交镇中苏村现代农业示范园、绛县史村大樱桃示范园被认定为全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涌现出夏县格瑞特高标准葡萄生产示范园、永济城西万亩大葱加工示范园、万荣荣博辣椒产业示范园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建设标准高、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市财政列支30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全年新改扩建项目160个,总投资达110多亿元。粟海、忠民、维之王、山西颐源、万荣汇源、新泰恒中药材加工等一批新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加工产能提高20%。省级龙头企业增加40家,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达到2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总销售收入实现205.4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大关,同比增长18.7%,占全省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的1/5。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四是土地规模流转步伐加快。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关于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实施办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3万亩,占到全市家庭承包总面积799万亩的15%,占全省总流转面积的18%,绝对数排名全省第一。新绛县成立县乡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网上设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系统,全县土地流转达到13.5万亩,亩效益提高了15到20倍。盐湖区成立了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中心,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农业的发展。袁纯清书记在全省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对我市新绛、盐湖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提出:要总结新绛、盐湖的做法,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制、纠纷调处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建设好土地流转平台、培育土地流转市场。
五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五件实事”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完成11430户农村危房改造,特困群众易地搬迁项目首次扩大到8个非扶贫重点县,拨付建房补助资金5698万元。1928个行政村街道亮化任务圆满完成。改扩建69所村级幼儿园,总投资3935万元。乡村清洁工程全面启动。造林绿化力度加大。完成了省下达的40.4万亩的造林绿化任务,森林覆盖率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平陆县被省政府授予“山西省林业生态县”称号,红枣、核桃、双季槐等干果经济林建设和森林防火工作受到省上表扬。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13年,全市共建设新农村重点村330个,完成投资4.3亿元,全面完成了“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建设任务。以“道路循环、产业相连、林网方田、设施齐全、环境美观”为标准,大力实施13个连片示范区建设,开工建设重点项目工程35个,完成投资8.2亿元,区内道路、林网、村庄建设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六是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三引六扩、河库成网”稳步推进。小浪底引黄、汾河清水复流、禹门口东扩、北赵引黄二期、涑水河综合治理、尊村引黄及常硝渠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进展顺利。新建和改造末级渠道1621.3公里,占全省总量的32%;新增水地面积25.6万亩,占全省的33%。新增节水面积24.2万亩,占全省的25%。共提引水量11.5亿方,比上年多提引水量0.8亿方,其中多提引黄河水0.5亿方,多浇地近100万亩次,为旱年农业发展、粮食丰收提供了根本性支撑。建设高标准农田6.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7.6万亩。竣工验收重点小二型水库17座,一般小二型6座。10座应急专项除险加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闻喜沙渠河、河津瓜峪河、稷山马壁峪3条河道治理项目全部完工。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农机总动力达到685.7万千瓦。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工程87项,投资3.2亿元,为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是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全市中央、省财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4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启动实施“百企千村产业开发工程”,为企业帮扶产业开发工程提供和推介优势项目64个,总投资达到183.1亿元,实施项目16个,投资45.7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556户13567人,涉及11个县39个乡镇87个村。促进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帮助3.3万低收入人口脱贫,实现了扶贫开发全覆盖。
一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上述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中央、省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推动,取决于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决策,归功于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凝聚着农业战线和农村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投身农业农村以及关心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市“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还面临很大压力和挑战:一是农业基础条件较为薄弱。旱地面积仍然占到全市耕地面积的40%,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靠天吃饭”的面貌还未得到根本改变。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与我市丰富的农业资源相比,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相对不足,精深加工企业少、产值规模小、产业带动能力弱的问题仍需要着力破解。以2013年为例,我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205亿元,但仅相当于江苏雨润集团的1/5左右、河南双汇集团的1/3左右。三是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户”的传统耕种模式尚未根本改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公益性技术服务体系较弱,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短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受限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市13个县(市、区)贫困人口还有47.4万人,地处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程度深,文化素质较低,加之疾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