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429


2024年1月
在中共晋城市委六届二次全体会议暨
全市经济工作、农村工作、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8日)
刚才,九萍书记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一年来常委会的工作,提出了今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主要就2011年全市经济发展情况和今年经济工作的具体部署,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全力促转型,精心谋跨越,2011年经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是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95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4.1亿元,增长29.5%;财政总收入完成181.8亿元,增长18.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7.9亿元,增长22.4%;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1.4亿美元,增长1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4.5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127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043元,增长19.4%。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预定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圆满完成,全市上下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更多资料+微信:nuo180 914
(一)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转型跨越迈出实质性步伐
坚持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为先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力打造全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一是转型跨越的思路更加明确。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晋城的宏伟目标、战略重点和工作任务。围绕“十二五”规划,我们立足实际,登高望远,在更大的空间谋划、设计、发展晋城,作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并全力推进实施。确立了“对接上海,融入中原”的扩大对外开放战略,走出去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大企业、大集团携手合作的氛围日渐浓厚,招商引资成为全社会的热点、焦点、兴奋点,“四个一千亿”的招商成果提振了我们转型跨越的信心;提出了要发挥晋城地处山西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和中部崛起三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辐射周边两小时半径内13个城市6000万人口的区位优势,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提出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城乡统筹与经济社会统筹,在工作安排上进一步理清了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全市一盘棋的思路,根据各地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科学确定了各县(市、区)非煤主导产业功能定位,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用非煤产业再造一个新晋城的目标;确立了建设“方便、温馨、开放、现代”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城市总体格调和定位。特别是通过对我市“十二五”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全市上下的认识更加统一,步调更加一致,紧迫感更加增强,转型跨越的信心更加坚定。
二是资源型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地方煤炭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达到5100万吨。煤层气产业,超越了采煤采气权的体制之争,本着“企业得利,地方得税,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合作,共同推动煤层气开发利用的规模化、产业化,为“气化山西”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国内规模最大的煤层气液化项目——日处理煤层气液化90万立方的天煜新能源煤层气液化项目进展顺利。电力产业,国投热电一期2×30万千瓦机组试运行,晋煤能源公司煤矸石发电和中电明秀瓦斯发电项目加快推进,高平煤电一体化、华能阳城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煤化工产业,晋煤集团百万吨煤制油项目开工建设,金象公司年产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项目联动试车,天地王坡煤业2万吨/年煤基大颗粒活性项目正在筹备中。
三是非资源类产业迅速成长壮大。全年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22%,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个百分点。全市新型工业化水平达到47.6%,比上年增加7.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0亿元的富士康A区精密刀具及工业机器人项目2011年4月开工建设,9月就正式投产。投资30亿元的B区继续提升产能。富士康金匠科技工业园新区项目开工建设。未来5至10年,富士康将投资1000亿元实施金匠中原计划,在晋城打造全球精密制造之都。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以精密铸造、煤机成套设备为主的制造业。金鼎煤机金匠园区开工奠基。福川制铁项目加快推进。清慧汽车配件及大型专用铸造项目二期工程试生产。纽威信10万吨精密数控机床项目在高平成功落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7.8%。商贸物流业,豪德贸易广场一期交付使用,二期奠基开工。国贸大厦竣工开业,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商贸企业落户晋城。白马寺森林公园太行明珠游乐城项目开工奠基,苏宁电器确定了选址,上海新世界、红星美凯龙、丹尼斯、上海锦江酒店等一大批项目正在深度对接。文化旅游业,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旅游文化月等旅游推介活动。以泽州府城玉皇庙的二十八宿雕塑为原型,与央视联合制作的大型原创动画片《大耳朵爷爷历险记》第一部52集全部制作完成,并于今年1月起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成功竞标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从今年元旦起播放晋城的城市形象推介宣传片。
四是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2011年共启动实施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169项,总投资1463.2亿元,计划完成年度投资348.52亿元。省市两级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466.3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33.8%,同比增长48.6%。
(二)“三农”工作全面加强,农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把农民增收作为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指标,建立倒推倒逼机制,对四个要素逐级逐项分解、条块结合、分工负责、严格考核,农民收入增幅创下了历史新高。粮食总产量达9.2亿公斤,比去年增长0.6%。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生猪存、出栏分别增长8.5%和11.1%。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27个,累计达到2112个。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市水务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解决了8.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造林22.78万亩,植树800万株。强力推进扶贫攻坚。市财政安排25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动员社会各界捐助扶贫资金4300多万元,启动了第三批223个扶贫攻坚重点帮扶村的推进工作。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131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规划、“四化四改”、“五个一工程”进展顺利。6个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示范区正在编制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三个全覆盖提前一年完成。
(三)招商引资蓬勃开展,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
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创新招商模式,通过小分队出击、大队伍跟进、板块式招商的方法,对准富士康、对准上海、对准华润、对准晋煤开展密集化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已经初见成效。积极主动出击、勇于攀高结贵,加强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的交流合作。成立了推进晋城·上海经济区域合作领导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市直相关部门和企业。邀请上海工业企业联合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经委、商委和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到晋城考察,举办了一系列交流座谈会,从中聘请了10名招商代表,同时,组织各级、各部门和企业300余人赴上海就250多个项目和企业进行考察对接。通过这些工作,对接上海取得了明显成效。太行明珠游乐城、纽威信10万吨精密数控机床、上海枫彩集团沁水彩色苗木花卉项目、香港东裕包装纸袋等项目奠基开工。同时,还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16个,签署项目合作意向7个、达成项目口头合作意向26个。加大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成功与华润签署了1180亿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兰花·华润药业开工建设。加强企地合作,将晋煤集团纳入全市转型跨越的大格局中,1237亿元的投资计划正在逐项落实。第六届中博会全市共签约项目68个,拟引资2439亿元,居全省第三位。融入中原战略深入实施,与中原地区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加强了目标责任考核,“请给我结果”的工作方法,激发了士气,压出了状态,增添了干劲。2011年,全市招商引资当年签约、当年到位资金是上年的4倍多。
(四)市域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更加巩固
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形象设计,搞好城市建设用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5条道路工程建设,完成投资近5亿元。其中凤城南路建成通车。兰花路、红星西街、红星东街开工建设,泽州路、凤台街罩面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困扰老城区居民多年的40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市民再也不用担心雨天出行的泥泞。总长35公里的热电联供热网工程主干管网投入运行,新增集中供热能力1227万平方米,供热范围不断扩大。豪德贸易园区、金村新区的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已全部启动实施。13420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32亿元,完成主体5000余套。环城、阳翼和高陵三条高速的通道绿化基本完成,白马寺山森林公园绿化上档升级,丹河两岸实施的河流绿化工程稳步推进。城市水系建设积极推进。任庄水库调水工程白马寺温馨湖全面竣工。主城区花园头河景观水系、滨河南路建设工程开工奠基。城镇扩容提质大行动和百镇建设工程全面启动。百里沁河景观走廊正在设计,今年开工建设。经过一年的冲刺攻坚,我市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为建设宜居之城增添了一张新名片。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节能减排目标全部完成
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重点加强了对丹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治理,继续加强对丹河流域化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和推进化工行业生产工艺废水零排放技改工程,确保各企业排放稳定达标。全市地表水水质进一步改善,丹河、沁河出境断面均达功能类别要求,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4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112天,比上年同期增加8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7,较上年同期下降0.02。重点抓了煤炭、电力、化工、冶铸、焦化、建材等重点工业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采取坚决措施,迫使能耗下降。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列入省政府环境污染末位淘汰范围的12家企业实施了关停、淘汰和取缔。重点实施的38个污染减排项目顺利推进。全市共审批新、改、扩建的190个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完成了矿区、经济开发区、北留周村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编制工作,启动了晋城市金匠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继续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完成了4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生态村镇的申报工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我市“中国区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城市”称号。
(六)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继续加大对民生、重点社会事业的支出,用于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支出的增幅均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教育方面,市中等专业学校的搬迁扩建工程、凤城中学、秀水苑学校、汇仟小学等四所学校全部开工奠基。完成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扫尾工作。为100所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了体艺器材。为1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增添了卫生安全设施。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5所。医疗卫生方面,按照又好又快又省的思路,与晋煤集团联手,加快了晋城大医院建设的节奏。与北京阜外医院合作组建了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就业方面,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提高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的大额医疗保险标准。社会保障方面,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和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为重点,推动全市社会保险管理。启动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参保率达96%,居全省第一。全面完成低收入农户冬季取暖用煤工作,全市供煤总量68.3万吨,供煤标准、质量均高于往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发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低于省控指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二、认清新形势,把握总基调,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一步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