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9459


2024年1月
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市 为转型跨越提供动力支撑
在文化强市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8月24日)
一、充分肯定成绩,清醒认识不足,切实增强抓好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加快了文化改革发展进程,在全市形成了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喜局面,呈现出以文化提升人的素质、以文化助推经济发展、以文化涵养社会和谐的良好格局,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文化建设氛围日益浓厚。通过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X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增强,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更多资料+微信:nuo 180914
——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备。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赵树理文学馆、游泳馆、博物馆、体育馆、文体宫等建成并投入使用,规划并启动晋城大剧院和“三馆合一”(市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等重点文化工程。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电影院、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博物馆、赵树理文学馆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了免费开放。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推进,实施了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农民体育健身、农业旅游示范、非遗保护和文艺队伍等十项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眼于保障贫困村、老区村、城乡低保对象、城市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实施了文化低保工程。三年来,财政列支1360万元专项资金、150万元报刊资金,为文化低保村送戏1630场、送电影21020场,赠送三级X报7356份,建设农家书屋260个,配送图书30.9万册,回收低保购书卡21万余张,建设农民工文化活动室26个,使613个文化低保村、50余万群众平等地享有了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连续举办了中国(晋城)太行山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晋城)棋子山围棋文化节和炎帝农耕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提升了晋城的文化品位,扩大了晋城的影响。文化精品创作成果丰硕,陆续推出电视剧《赵树理》,动漫片《大耳朵爷爷历险记》和《白马少年》,上X梆子《赵树理》、《西沟女儿》、《千秋长平》,歌剧《小二黑结婚》和舞台剧《灵山圣棋》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全市累计共有43件作品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七次荣获组织奖,名列全省前列。
——文化发展活力日益迸发。一是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三局”合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电影公司和文艺团体的转企改制、广电网络整合等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两年任务一年完”的目标。连续两年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2010年12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二是构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以文化产业“五个一”工程为抓手,制定出台了“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两地六业”主攻方向,建立了佶俐迩潞绸文化、珏山二十八宿动漫、白马寺休闲娱乐、开发区精品包装印刷等四个文化产业园区。推动35亿元煤炭积累资金投向文化旅游产业,建立了1个5A级、6个4A级文化旅游景区。搭建了创意研发、信贷融资、信息物流等三个平台,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互促互动,规划的“1233”文化产业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2011年,全市新开发旅游产品1276种,规模生产763种,销售额达18.7亿元。吸引国内外游客117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1亿元,创汇2617万美元。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连续两年超过35%。特别是随着晋城旅游城市形象广告在央视播出,今年上半年五项旅游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其中,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增长124%,旅游创汇收入增长408.7%,接待国内旅游者增长52.8%,国内旅游收入增长76.8%,旅游总收入增长78.9%。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环境和良好条件。X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X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文化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工作任务。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也多次召开全委会,专题研究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工作。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对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实现再造一个新晋城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具备了掀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现实条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日趋旺盛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提供了发展空间;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全社会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重视,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创造了良好环境。可以说,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要趋势。更多资料+ 微信:
第二,争当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排头兵,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当今世界,综合实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晋城是内陆地区、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大,市场的开放度不足,人们传统的封闭性发展的思维特征十分明显,普遍缺乏开放的自信和自觉。我们要坚定不移争当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排头兵,必须努力改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发挥好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做好煤炭这篇老文章的同时,做好非煤产业这篇大文章,做好文化产业这篇新文章。因此,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对于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实现文化与经济、ZZ、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第三,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市六次X代会提出,要提前五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全面小康,既需要加快经济的转型跨越,也需要加快文化的发展繁荣。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现象。据统计,我市2011年人均GDP将近6000美元,全市人民对精神文化的愿望和需求更加迫切。建设文化强市,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显得尤为紧迫。
第四,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建设文化强市。近年来,虽然我市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低保等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文化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还相对滞后;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不能完全适应;同文化能够产生的效应相比,推动转型跨越的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特别是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