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10371


2024年1月
在全市抗震抗洪救灾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7月28日)
同志们:
近一个时期来,我市接连遭受暴洪、地震灾害。鉴于目前处于非常时期,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抗震抗洪救灾工作视频会议,传达贯彻省委书记王三运7月25日在我市宕昌县视察灾情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通报前一阶段抗震抗洪救灾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大打一场救灾减灾攻坚战,夺取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前面,旺泽同志传达了领导讲话精神并通报了灾情,景瑜同志宣读了有关文件和名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清醒认识抗震抗洪救灾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市是一个灾害多发频发地区。近年来各种灾害交替发生,特别是今年以来,干旱、低温冻害、冰雹、暴洪、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各种灾害交相叠加,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给广大群众造成了严重损失。特别是4月15日入汛以来,我市普降中到大雨,部分县区和乡镇出现区域性暴雨和大暴雨,其中6?20、6?30、7?8等特大暴洪灾害为陇南有气象记录以来所罕见;7月22日发生的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我市九县区震感强烈,由于震中离我市宕昌等县距离较近,部分受灾地区人员伤亡多,农房倒塌多,基础设施受损严重;7月24日到25日,全市又普降中到大雨,给徽县、成县、文县、西和、宕昌5个县造成了重大损失。面对接二连三、突如其来、来势迅猛的各种灾害,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启动应急预案,作出紧急部署,采取强有力的应急措施,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以赴抢险救灾。一是及时预警并有效应对强降雨过程。进入汛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工作。防汛、气象、水务、国土等部门及时发布雨情、汛情、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县、乡、村通过多种方式,及时把预警信号传达到位。各县区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泥石流易发区和险村险段监测预警,乡村预警人员坚持24小时值守。几次强降雨过程虽然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但由于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及时,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有效发挥作用,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到位,将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受到了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的充分肯定。二是第一时间抢救地震受伤人员。“7?22”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指挥部,市县各级组织和X员干部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组织紧急救援力量和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搜救被困群众。市消防支队紧急出动救援官兵61人、消防车7辆赶赴宕昌县哈达铺、理川等重灾区抢险救灾。各受灾县区和乡镇组织救援力量对灾区实现了全覆盖,逐村逐户救助被困群众。医疗卫生部门和防疫等医疗机构紧急行动,深入第一线,对受伤人员实施无条件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和伤残。三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暴洪灾害中,市县下拨应急救灾资金630万元;地震灾害中,市县共下拨救灾资金350万元(其中市上150万元、宕昌县100万元、省市组织部门50万元、礼县50万元)。省、市、县加强衔接,抓紧调运面粉、帐篷等急需的救灾物资,全力做好灾民安置工作,解决了部分灾区群众临时居住和生活困难问题。四是受损基础设施及时得到抢修。电力、交通、电信等部门紧急调集人力和设备对因灾造成的道路坍塌、供电通讯中断进行了抢修,及时恢复道路、通讯、电力等设施,确保了道路交通、供电、通信畅通。电力部门派出抢修组对个别停电区域积极开展电网巡视抢修,目前全市供电中断区域全部恢复正常。在多处山体滑坡交通被迫中断的情况下,交通部门派出多个抢修组进行抢修,全市干线公路和通乡公路保持正常通行。
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亲自向省委书记王三运询问灾区情况,并对救灾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对救灾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省委书记王三运、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副省长冉万祥先后到灾区现场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抗洪救灾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领导的牵挂和关怀,是我们搞好抢险救灾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面对接连发生的暴洪灾害和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全市上下紧急动员,严密组织,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同暴洪、地震灾害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我们的广大X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关键时刻在群众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在灾害面前不低头、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紧紧团结在基层X组织周围,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救灾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帮助我们救灾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们取得了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但下一步工作更加艰巨而繁重。从气象形势来看,今年以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各种极端天气明显增多,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当前我市还处在主汛期,新的灾情还可能继续出现,防汛救灾工作压力很大。从成灾特点来看,由于我市大部分地方山大沟深,独特的山形地质,使洪灾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突发性和毁灭性,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入汛以来连续的强降雨,山体、土壤已经蓄水饱满,加上地震又造成了山体滑坡、地质疏松,一旦再有大雨侵袭,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可以说是灾上加灾、险上加险,对我们的救灾工作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从工作基础来看,近年来虽然我市防灾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但防灾基础设施总体脆弱,县乡村公路路况差、水利设施相对滞后,与面临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