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国际商报/2024 年/1 月/5 日/第 A09 版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特刊
商务高质量发展,上海有喜更有期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上海商务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商务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持续提升国际贸易中心能级和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现商务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2023——踔厉奋发谱新篇
2023 年 1-11 月,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9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9%,规模与增速均持续稳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货物进出口 3.86 万亿元, 同比增长 1.2%; 实际使用外资 220.53亿美元,三个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一是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示要求,编制并获批《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获批成为全国首个“ 丝路电商” 合作先行区,深入实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二是全力做好第六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工作。进博会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人数达到疫情前水平。上海交易团意向成交额连续六年位列地方交易团首位,浦东、虹桥分论坛影响力不断提升。三是服务“ 一带一路” 桥头堡建设。增加“ 中欧班列—上海号” 停靠站点和开行频次,截至 2023 年 11 月底共开行 88 列,同比增加 72.4%。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服务企业“ 走出去” 功能平台。四是推动商务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走深走实。签署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举办长三角“ 走出去” 企业培训、对接活动。联动长三角开展促消费活动,如青浦、吴江、嘉善共同推出消费活动清单、消费地图,开展了 182 项特色活动。
贸易稳规模优结构取得新进展。完成《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修订工作,推动条例按期出台,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供法制保障。一是推进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制定《上海市促进外贸稳规模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 ,优化外贸营商环境。完善市区两级稳外贸工作机制,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支持企业用好境内外重点国际性展会。制定淮海新天地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 支持创建静安优质产品进口示范区。 二是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发布 《上海市服务贸易促进指导目录(2023 年版)》。国家交付的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已全部完成,13 个服务贸易创新案例入选全国“ 最佳实践案例”,数量位居试点城市首位。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如创新金融服务,推出国际化期货及期权交易品种;率先试点实施无纸贸易,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单证应用。三是打造数字贸易新优势。成功举办第九届上交会。规划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建设,推动跨境数字经贸交流,支持临港新片区在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展开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探索数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四是加快新型贸易发展。出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上线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新增飞机及零部件、通信设备等高技术含量产品维修项目,全市保税维修项目超 20 个。推动首个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业务落地。研究推进待出口二手车辆投保交强险短期险,进一步优化出口二手车交强险退保流程。五是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加快口岸数字化建设,获批全国首批智慧口岸建设试点城市,海运无纸化放货应用稳步扩大,推动全市口岸整体通关时间进一步压缩。深化中国(上海)国际贸易“ 单
第 1 页 共 3 页
一窗口” 建设,制定智慧化创新行动方案,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 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建成并试运行。不断加强国际经贸风险防范和应对保障能力,提升公平贸易工作站服务功能,创新搭建“ 上海国际经贸知识产权海外维权综合服务平台” 等公共平台,工作站扩增至 59 个,累计服务企业过万家。
吸引利用外资呈现新亮点。一是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出台《上海市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措施》 ,组织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提高外资利用能级和水平。出台外商投资促进工作行动方案、外商投资全球伙伴计划实施办法,统筹全市外资招商工作开展,借助投资全球伙伴的资源和渠道推动外资项目落地上海。开展境内外投资促进活动,举行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的 77 个外资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 102.4 亿美元。二是促进外资提质增效。深化总部经济增能行动,制定外资研发中心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大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支持力度。2023 年 1-11 月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61 家、外资研发中心 28 家,累计分别达到 952 家、559 家。三是强化外资企业服务。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召开多场政企沟通圆桌会议,开展政策解读和企业问答。全力优化涉外服务一件事,推进“ 涉外服务专窗 3.0 版” 建设,新增双语办事预约功能、生活类服务信息指引等,服务境外人士超 50 万人,外资企业超 10 万家。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开新局面。一是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实施《关于我市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出台“ 加强消费市场创新扩大消费” 12 条举措,推出“ 一节六季” 消费促进活动。推出全国第一张“ 品牌首店地图”,2023 年 1-11 月新增 1166 家首店。发布首发经济引领性本土品牌推荐榜,推出 57 家具有示范效应的上海新品牌。大力发展免退税经济,实现重点商圈、机场全覆盖。长宁、普陀、静安、徐汇、嘉定、浦东、黄浦、闵行等 8 个区入选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提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措施,延续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