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解放日报/2024 年/5 月/14 日/第 001 版
左右逢源,南通通江通海通上海
——访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
本报记者 任俊锰 陈抒怡
开栏的话 去年 11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今年 4 月 30 日,中共中央ZZ局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X中央战略意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六年。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今起推出长三角城市政要系列访谈,采访苏浙皖重点城市负责同志,共话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记者见到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时,他刚从南京赶回南通。当天上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六次全体会议,会上吴新明作了交流发言。采访中,谈及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吴新明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他透露,上午的会议明确把研究制定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方案作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项年度任务。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吴新明在发言中汇报了
南通正加速形成“ 八龙过江” 格局,未来日益“ 好通”,建设“ 北上海”“ 新苏南” 前景可期。
2021 年 9 月,吴新明从工作了近 30 年的苏州,赴长江北岸的南通任职,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这样的地方工作经历,让他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 1+8” 大都市圈建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互联互通 协同协作 同城同质
记者:如何用一个词,形容南通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状态?
吴新明: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通现在交通非常方便,越来越好了,可以说是“ 左右逢源”,要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用“ 左右逢源” 形象地指出了南通发展的最大优势,我理解这也就是南通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状态。
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是上海“ 1+8” 大都市圈长江以北唯一城市;苏州是中国最强地级市,苏南的苏锡常三市经济总量就占江苏的近 40%。南通一边连着上海,一边连着苏南,真的是“ 左右逢源”。当前,南通正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联动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层次接轨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 沧桑巨变”。
发挥“ 左右逢源” 优势,南通将继续做好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协作和服务同城同质三篇文章,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其中,交通具有先导意义,南通既受惠于长江,又受阻于长江,曾因一江之隔,没能及时搭上浦东开发开放的发展快车。2008 年 6 月 30 日,南通境内第一座跨江大桥——苏通大桥通车,近年来日常车流量 9 万辆以上,节假日高达 13 万辆,接近设计流量的 2 倍,这充分体现了南通与上海、苏南间的交流密切。目前,南通已有 3 条过江通道,2022 年一年又开工建设 4 条,苏通二通道开工在即,“ 八龙过江” 格局加速形成,从过去的“ 难通” 变得日益“ 好通”。特别是北沿江高铁通车后,南通到上海的通勤时间将缩短至 40 分钟左右。交通持续改善,助力南通与上海、苏南迈上产业创新协同协作和服务同城同质新阶段。
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
记者:从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中,能否看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影子?
第 1 页 共 2 页
吴新明:我长期在苏州工作,尤其在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时间最长,前后八年半时间,那里就是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