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大同日报/2024 年/5 月/15 日/第 001 版
真抓实干促转型 争先进位开新局
——访天镇县委书记文晓东
本报记者 苑捷
“ 市委把方向、统全局、践使命,以转型‘ 四步走’ 谋篇布局,以‘ 八链合作’ 破题开路,为高质量发展廓清了思路、明确了路径。 ” 日前,天镇县委书记文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镇县将对标聚力,以“ 三项建设” 为牵引,以争先进位为目标,突出“ 五路并进”,推动全方位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全市“ 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 作出天镇贡献。
狠抓赛道冲刺,扛牢产业升级大旗。文晓东说,天镇县要聚焦“ 四大赛道” 产业布局,在现代农业、能源革命、文旅开发上冲刺发力,建设具有天镇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要特优并重发展现代农业,用好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金字招牌”,推动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打造京津冀都市圈特优农产品供给基地。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强特优种植,建设 49.52万亩高标准农田,推广 20 万亩农田配套滴灌,抓好总投资 25.8 亿元的铭宸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做大生态养殖,实施“ 强牛行动”,加快神农万头奶牛智慧牧场项目建设,实施“ 强渔行动”,引进南美白对虾、河豚养殖项目,落地生态智慧渔业示范园项目;做优精深加工,加大高寒杂粮、特色果蔬、中药材等产品研发力度,巩固脱水蔬菜、黄花加工等产业,推进预制菜、玫瑰提取植物药、黄芪加工、葡萄酒酿造、华胜北魏白酒厂等深加工项目。二要风光热储推进能源革命,抓住省市支持天镇打造零碳园区的历史机遇,构建风光热储多能互补大格局。风光发电要挖潜聚能、集群发展,推进 97 万千瓦在建项目,新能源装机总量将上到 220 万千瓦;村企合作推进风光产业发展,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热能利用要稳步推进、梯次发展,推进地热发电、供暖、设施农业多点试验、梯级开发,高标准建设零碳小区。储能用能要数智联动、闭环发展,加快福光、大唐、秦云储能电站建设,推进秦云超级能源综合体项目,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三要康养联动提升文旅品质,融入全市文旅布局,聚焦“ 文化大同” 鲜活定位,突出点线面整体发力,打造全域旅游大格局。“ 点” 上锻造核心景区,加强李二口景区管理运营,加快慈云寺周边开发,打造历史文化主题景区;“ 线” 上延伸文旅通道,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为主线,推进红酒谷、玫瑰花海等项目,发展特色民宿、观光采摘、露营观星等业态,打造长城农文旅融合经济带;“ 面” 上拓展全域版图,用好南洋河、温泉水、黑龙寺、盘山寺等宝贵资源,实施山顶营地、滑雪等文旅项目,打造观光休闲、研学科普基地。
用好区位优势,敞开对外开放大门。 “ 我们要立足交界三省、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一体优环境、谋合作、上项目,为‘ 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 当好先锋前哨。” 文晓东说。一要双管齐下优环境,统筹实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质、精细管理赋能“ 三大工程”,塑造一流形象;深化“ 放管服” 改革,落实“ 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打造“ 三无三可” 营商环境。二要内外联动找合作,建设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 3 个研究生工作站,加快标准化循环水生态渔业项目落地,引进“ 在田保鲜” 技术。同时,用好国家人社部定点帮扶优势,依托铭宸集团出口渠道和北京天镇蔬菜直营店,推动天镇特色产品、优质劳务站稳京津、走向世界,巩固农产品出口创汇全市第一位次。三要上下协同抓项目,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