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民族日报/2024 年/5 月/17 日/第 001 版
努力打造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中的魅力花都· 公园城市
——访中共临夏市委书记马占才
本报记者 马琼洁
3 月 27 日,临夏地质公园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这是我省继敦煌、张掖之后第三个成功获得世界级“ 金字招牌” 的地质公园。近日,中共临夏市委书记马占才就临夏市旅游发展区位优势、如何做大做强做优文旅产业等话题,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临夏市在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中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有哪些地质公园资源和文旅资源?
马占才:临夏市作为全州ZZ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的中心区域,发挥着集节点串联、游客集散、服务保障于一体的核心和枢纽作用。这里人文历史悠久、民族风俗独特、自然景观秀美,地质公园资源丰厚,有古街民居、非遗博览和民俗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 4A级旅游景区八坊十三巷,有九眼泉水、田园休闲和农家美食的地质公园社区折桥村,有标准化地质公园学校临夏市第三中学、八坊小学。这里文旅资源丰富,有“ 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 的百里牡丹长廊和万亩牡丹画卷,有万寿山地质剖面、罗家尕塬、王竑文化博物馆等 7 处地质遗迹和人文自然景观, 有砖雕艺术的大观园东公馆, 有琳琅满目、 品味绝佳、 享誉全国的 “ 河州味道· 临夏美食”,还有闻名遐迩的河州花儿、砖雕、葫芦雕、蛋雕和泥塑等非遗文化资源。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 公园城市” 理念,立足精致小城实际,创新提出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发展定位,变“ 城市中建公园” 为“ 公园中建城市”,通过建设一批城市公园、改造一批现有公园、点缀一批口袋公园、塑造一批城市微景观、串联一片城市水系,逐步形成了四周为乡村公园、中间为公园带、南北两廊为生态公园的“ 东西南北中” 公园体系,真正把城市建成“ 大公园”,让人民住进“ 公园” 里。临夏市的资源禀赋和经验做法在去年 6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创建现场评估中,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记者:在临夏世界地质公园打造上,临夏市的后续工作安排有哪些?
马占才: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的创建,必将助力全州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必将促进临夏市打造魅力花都、建设公园城市迈出新的步伐,也必将为生态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澎湃活力。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在强化宣传推介上求新求变。积极参与世界地质公园年会等各类国际交流平台,依托新媒体、自媒体、旅游展会、体育赛事等国内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介地质遗产、人文环境和旅游资源,全面提升世界地质公园“ 金字招牌” 知名度、影响力。
二是在加强管理服务上对标对表。对标国内外知名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和景区节点,学习借鉴运营服务、科普教育、智慧管理等先进理念,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运营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提升公园中心区域综合承载能力。
三是在资源开发利用上用心用力。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引导社会各界共建地质公园,保护传承、深入挖掘临夏世界地质公园中的黄河文化、非遗文化和牡丹文化等各类特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实现地质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