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青岛日报/2024 年/3 月/18 日/第 T03 版走在前开新局 打头阵当先锋
加力竞逐“ 海上” 新质生产力
——访青岛市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锡复春 王凯
长风破浪,大海是勇敢者的领地;志存高远,大海是弄潮儿的乐园。
黄海之滨,潮起千年。姜子牙封立四时主,琅琊刻石以海为证,徐福东渡从此起航⋯⋯这片土地与海洋一直关系亲密,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2014 年,西海岸新区批复设立,成为人与海和谐共生、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新起点。
奋进十年,这片海的实力更加强劲。“ 深蓝 1 号” 实现深远海三文鱼全周期养殖,全球首艘
10 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一个个“ 首个”,标注着新区不断延展的蔚蓝图景。
奋进十年,这片海的魅力更加出众。灵山湾跻身全国首批最美海湾,金沙滩、啤酒城吸引大批游客流连,“ 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 四张名片更靓丽,彰显出新区风姿绰约的人文生态。
奋进十年,这片海的活力更加充沛。集聚 50 多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华大基因等海洋科技企业加速发展,“ 海洋十年” 国际合作中心揭牌,各种涉海要素风起云涌,正在泛起更大的涟漪。
十年砥砺,西海岸新区 GDP 相继跨过 3000 亿、4000 亿、5000 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占全市
31.75%。在国家级新区序列中,仅次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跻身第三。如今的西海岸新区,已经踏入全国最强区市的竞赛场。
更激烈的竞争,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
方式展开,如何攻坚、创新、突破、提质,发挥“ 龙头” 担当,成为新区的最大挑战。
“ 国家和省市鼎力支持,新区发展层级进一步提升、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青岛市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表示, “ 砥砺十年从头越,团结奋斗再出发,我们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 西海岸篇章’ 。”
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手笔谋划未来发展,西海岸新区今年将勇担使命、锐意进取,在聚力落实国家战略、扩大高水平开放等 12 方面重点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实干,推动新区发展全面提质、向更高水平迈进。
不断塑强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记者:今年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设立十周年。一路走来,新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
可否简单概括一下这段历程?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孙永红:青岛西海岸新区是 2014 年 6 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获批以来,新区精准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创新突破,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
获批设立以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 2013 年的 2121 亿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5003.38 亿元、成为全省第一个 GDP 迈过 5000 亿元大关的城区,稳居 19 个国家级新区第三;从超过省内 3 个地市到超越 10 个地市,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由 3.9%提升至 5.4%;获得国家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先进区等 100 余项国家级荣誉。
之所以能取得这份成绩,源自西海岸新区紧扣国家级新区使命担当,以“ 创” 开路,以“ 新”应变。比如,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西海岸新区的“ 创新突破
第 1 页 共 4 页
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实施“ 十三大创新突破行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西海岸实践”。新区地区生产总值、 规上工业增加值、 服务业增加值、 外贸进出口分别增长 6%、 6.2%、 6.6%和 10.7%,对全市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 31.2%、39.6%、38.5%和 90%,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记者:2024 年,新区如何继续保持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国家级新区意识,标定新区发展新高度?
孙永红: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西海岸新区获批十周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新区就召开X建引领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以X建为引领,动员全区广大X员干部群众,系统推进高水平安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强化“ 打头阵、当先锋” 意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砥砺十年从头越,团结奋斗再出发。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以X建引领高水平安全、高水
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区担当。
高水平安全,就是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ZZ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等一排底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高水平开放,就是要架天线、搭平台、聚要素,以改革为动力深化制度型开放,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勇担国家战略使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不断塑强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我们将坚持使命引领、目标引领、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抓落实、强推进, “ 加快提升青岛西海岸新区辐射力带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实干实绩实效迎接新区获批十周年。
建源施策提升新质生产力
记者: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新区发布“ 打头阵、当先锋” 攻坚行动方案。今年新区有哪些创新的思路打法?
孙永红:新区将聚力在落实国家战略、扩大高水平开放、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等 12 个方面提质增效。
要从更高的站位、更高的视野来审视如何落实好国家战略,只有有了这种格局、这种视野、这种使命引领,才会强担当、敢担当,敢闯、敢试、敢破。新区将推动落实国家战略提质增效,努力将国家战略叠加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去年,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 40.4%。今年,新区将加强与中船集团上海总部对接,拉长产业链条,清单化推进蓝色海洋综合体等 66 个重点项目,全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 8%以上;完善“ 海洋十年” 国际合作中心运营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深化自贸试验区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改革,开展更大力度制度创新压力测试,全年完成 30 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深化国资国企、基层管理体制、要素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争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 10 项以上,打响新区改革品牌。
记者:新区如何在抓产业、抓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
孙永红:今年,我们将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以招商的突破赢得动能的突破。 扩大对日韩经贸交流, 高质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中日 (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积极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打造黄河流域开放桥头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积极申建董家口综合保税区,提升前湾港和董家口港综合服务功能。高水平举办国际啤酒节、2024 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等活动。完善“ 1+5+X” 招商机制,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230 个、50 亿元以上项目 16 个;全年实现开工建设重大项目 600 个、竣工投产 400个。
“ 新质生产力” 起点是“ 新”,关键在“ 质”。一个区域能否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取决于源与策两个方面。建源,包括是否形成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高等级研究平台、战略科学家、科
第 2 页 共 4 页
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金融资本等,本质上是科技创新。施策,即能否形成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们将聚焦“ 建源”“ 施策” 协同发力,把先进制造业强区建设同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有机结合,加快实现工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国家级新区队列中进位争先。
新区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开展高端轴承等关键技术攻关 50 项,年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1400 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京东方链主企业作用,高标准建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绿色低碳新材料和氢能产业园,4 个园区产业产值突破 1100 亿元;青岛影视基地招引影视企业 120 家,挂牌山东电影创研中心。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和改造升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10 个以上;促进制造业“ 上云用数赋智”,完成技改投资 300 亿元以上。
推动路线图变成效果图、实景图
记者:西海岸新区十大功能区定位不同,各有侧重。新区如何在坚持全区“ 一盘棋” 的基础上,更好构建错位发展、协同联动新格局?
孙永红: 各大功能区是西海岸新区发展的主阵地、 主力军。 2023 年, 十大功能区招引项目数、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产值、税收分别占新区的 55%、52.6%、20.8%、62%。今年我们将突出各功能区主导定位,不断增强开放引领力、要素集聚力。
要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手笔谋划未来发展,把各项工作联系起来去认识,贯通起来抓推进,既为一隅增光,更为全局添彩。各功能区围绕标志性项目、创新突破点、在全国全省争一流的目标精准谋划,推动各项工作路线图变成效果图,效果图变成实景图。
推动前湾综保区与西海岸综合保税区优化整合,在青岛开发区高水平建设新型显示专业园区,加快推进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炼化一体化项目,做强中德生态园集成电路专业园区,拉长古镇口核心区、灵山湾文化区、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海洋高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交通商务区优势,精准谋划功能区“ 131” 工程,打造标志性项目,形成特色鲜明、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同时,新区将在连续 5 年发起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发起优化营商环境 6.0 版攻坚行动,深化“ 放管服” 改革,大力推行“ 府税联动”“ 扫码入企联合执法” 等制度,拓展“ 免申即享”“ 无感续证” 范围。探索法商融合模式,开展“ 点单式” 惠企法律服务,打造法律服务生态圈。强化要素饱和性支撑,降低水电气等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和物流成本,推行拿地即开工 3.0版和建设项目“ 开工一件事” 改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建立校场点兵、组团揭榜等攻坚机制,深入实施优选、优才“ 双优” 计划,持续提升干部作风能力;建立先行先试担当作为风险备案机制,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力度,为担当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记者:10 年来,西海岸新区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在打造宜居幸福
新典范方面,我们还将做哪些工作?
孙永红:我们将持续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打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态。加快实施总投资 3024 亿元的 700 个重点项目,高标准实施 357 处城市“ 微更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新区西部教育、医疗、文体、商业等城市功能,持续加强王台、古镇口、董家口等片区新城市功能导入,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标杆。
今年,我们将继续推动政策财力向民生倾斜,扎实办好 19 件民生实事,新增就业 8 万人,新增学位 2.2 万个,加快建设青岛大学医学医疗中心等 6 个重大项目,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持续提升 13 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2 处产业振兴集聚区,建成 21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争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区。
点睛
“ 蓝色引擎” 动能充沛
2 月 28 日,“ 深海一号” 二期工程综合处理平台海上安装作业全部完成,标志着我国南部海域首个“ 四星连珠” 海上天然气田生产集群顺利建成。这个总高约 136 米、总重量超过 1.4 万吨的巨大平台,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内建造完成,是新区出品的又一大国重器。
第 3 页 共 4 页
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聚力提升现代海洋产业能级和科技创新水平、海洋开放合作水平、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海洋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新区海洋生产总值不断跃升。
全球首例一体化建造 LNG 模块化工厂交付,“ 海洋石油 122” 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主体建造完成⋯⋯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内,一个个“ 大块头” 建造完成,构筑起西海岸新区船舶海工产业的硬实力。目前,这里已聚集中国船舶、海油工程、武船麦克德莫特等 100 余家船舶海工制造及各类配套服务企业,形成完整的船舶海工产业链。
2023 年,西海岸新区持续瞄准海洋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引进涉海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整体迁入西海岸新区,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部迁驻新区,为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全新动能。海洋一类新药“ 注射用 BG136” 正式启动临床试验,成为全国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免疫抗肿瘤海洋药物,彰显着新区海洋科技创新力的跃升。
西海岸新区积极参与联合国“ 海洋十年” 项目。2023 年 2 月,“ 海洋十年” 国际合作中心在新区揭牌,联合国“ 海洋十年” 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同时启用,标志着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步入新阶段。
2023 年,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6.9%,占全市比重达到 40.4%,海洋经济主引擎的地位愈发稳固。2024 年,西海岸新区将聚焦聚力,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海洋科技竞争力、海洋港口竞争力、海洋国际合作竞争力,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