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晋中日报/2024 年/3 月/19 日/第 003 版综合
用好“ 千万工程” 经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榆社县委书记 郭建雄
榆社县深入学习践行“ 千万工程” 经验,按照一个精髓、四个原则、五个重点、六个一体化
的“ 1456” 工作思路,持续抓好巩固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把准“ 一个精髓”,形成行动自觉。牢牢把握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战略思维、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久久为功的“ 五个坚持” 思想精髓,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坚持“ 四个原则”,推动有序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以浊漳河、云竹河、泉水河、南屯河、环云竹湖“ 五条乡村振兴廊带” 为总体框架,突出抓好 59 个重点村“ 多规合一” 村庄规划编制。
加强分层实施。以乡镇政府驻地、人口大村、云竹湖周边村为重点,每年每个乡镇打造 1 个精品示范村,实现布局优化、服务强化、河道净化、“ 四旁” 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 八化”,打造 3 个提档升级村,辐射带动 169 个行政村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坚持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 硬件” 与运管机制“ 软件” 协同发展,村容村貌“ 面子” 与户容户貌“ 里子” 同步提升,产业就业“ 物质文明” 与移风易俗“ 精神文明” 相互促进。
尊重群众意愿。用好县、乡、村三级干部,到村工作大学生,网格员“ 五支队伍”,广泛宣传发动,倾听群众意见,以奖代补激励,依靠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来推动工作。
三是突出“ 五个重点”,提升发展质效。
“ 三措并举” 防返贫。在“ 防” 上下功夫。巩固“ 三保障” 和饮水安全成果,对 3207 名监测对象开展常态化监测。在“ 帮” 上作文章。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擦亮“ 榆社古建工匠” 劳务品牌,深入开展“ 雨露计划+” 行动。在“ 稳” 上出实招。深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村(社区)干部帮办服务机制,杜绝群众办事“ 两头跑”,促进稳得住、能融入、有发展。
“ 三个倍增” 兴产业。肉牛养殖上,采取政银企民保“ 五位一体” 模式,新建标准化养殖场
30 座,新增肉牛 3 万头,饲养量达到 5 万头,基本实现“ 全县农民人均一头牛”。设施蔬菜上,推广传统产业与羊肚菌、彩椒等高附加值品种“ 一年两茬轮作” 模式,提质增效 2000 亩,打造高效种植基地 3 个,面积稳定在 1.6 万亩。特色养殖上,笨鸡养殖达到 60 万只,产蛋量 280 万公斤, 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榆社笨鸡蛋品牌; 甲鱼养殖达到 50 万只, 深加工 200 吨, 产值突破 2000万元,打造“ 中国北方生态甲鱼养殖加工基地”;“ 太行之星” 奶绵羊规模达到 1 万只,实现批量产奶,建成“ 中国最大的奶绵羊养殖基地”。
“ 三大革命” 优环境。农村改厕上,按照“ 12345” 模式,高标准改造剩余 3983 座,抓好后期运维,改厕率达到 100%。垃圾处理上,再投资 180 万元新建云簇镇垃圾处理厂,实现无害化处理城乡全覆盖。污水处理上,实施环云竹湖 9 个村的污水管网设施建设,加强现有 8 座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
“ 三向联动” 促治理。X建引领带动,实施农村“ 带头人” 队伍优化提升、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两大行动,加强村干部智能化管理,“ 一堡垒五中心” 达标村实现全覆盖。文明乡风驱动,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艺人才,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平安建设推动,学习新时代“ 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强化农村
第 1 页 共 2 页
网格化管理,打造平安乡村 11 个、清廉村居 47 个,创建“ 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 三个注重” 强保障。注重资金投入,统筹涉农资金 4.58 亿元,衔接资金向重点村倾斜,多渠道筹集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注重用地保障,安排 435 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建设、乡村发展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需求。注重人才支撑,持续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鼓励引导能人回乡、大学生到乡、企业家入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兴业、建设乡村。
四是统筹“ 六个一体化”,促进城乡融合。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统筹推进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环卫、供水“ 六个一体化”,辐射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交通上,继续实行全县域免费公交,新建“ 四好农村路” 26.5 公里、“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25.2 公里,优化城乡交通路网,创建省级“ 四好农村路” 示范县。教育上,完成榆社中学扩建、第三幼儿园和第一托育园新建等项目,深化“ 当代好课堂” 教学课程改革,以联盟体建设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医疗上,完成人民医院迁建、3 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采取远程会诊、下乡坐诊、入村义诊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养老上,用好“ 五个一点” 模式,改善服务设施条件,提升“ 七助” 服务质量,实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覆盖 85%以上的行政村,同步推进城镇幸福养老工程。环卫上,完善“ 县级市政服务中心+7 个乡镇环卫站+N 个村级服务队” 的“ 1+7+N” 运行模式,实行“ 户投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 的垃圾收运处置机制,提升城乡环卫整体水平。供水上,县城及周边村实现统一供应,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供水管网和节点建设,逐步向重点村拓展延伸,实现全县域一体化。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