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学习时报/2024 年/3 月/20 日/第 008 版特别专题
山东临沂: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
面振兴
连片推动沂蒙乡村全
山东省临沂市委书记 任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山东省临沂市大力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坚决扛牢农业农村大市担当,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实施“ 百村示范、千村整治” 工程,探索出以“ 规划连片实施、环境连片提升、产业连片发展、组织连片共建、资源连片投入” 为基本内涵的片区化建设模式,形成乡村振兴“ 临沂路径”。
系统谋划,乡村规划“ 连片实施”
坚持“ 先示范、再扩面、全覆盖、全要素”,以县域为基础,以乡镇为单位,以片区为基本单元,把全市划分成 333 个片区,每个片区覆盖 10 个左右村、至少有 1 个特色产业支撑。加快推动西部六乡镇振兴,聚力促进主城五区蝶变,实行乡镇分类推进考核,构建起“ 提升北部、优化南部、盘活中部、突破西部、加强东部” 的发展格局。
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继续抓实 124 个市级示范片区,加快建设临沭朱村“ 好日子”等 8 个乡村振兴省级示范片区。持续开展“ 绿满沂蒙花满村”“ 四好农村路” 提质增效行动,提标扩面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域提升人居环境,新增绿化覆盖面积 4000 亩,新改建“ 四好农村路”和农业生产路各 1000 公里,打造和美乡村。
循序渐进,乡村环境“ 连片提升”
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自 2019 年起,每年选取 24 个片区给予 3 亿元重点扶持;2023 年初,以“ 百千工程” 为抓手,市县财政 3 年整合 36 亿元,突出功能性、综合性项目,集中连片打造 100 个示范村、提升 1000 个整治村。一期 1100 个实施村 4544 个项目顺利完成,不仅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还促进软弱涣散村班子整体提升。
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提升行动, 一体推动老旧水电管网及配套设施更新。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费县、沂水、兰陵经验,加快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每个县区打造 3 个以上应用场景,示范带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 95%以上,畜禽粪污利用率稳定在 90%以上。
因地制宜,乡村产业“ 连片发展”
坚持“ 市抓生态、县抓链条、镇抓平台、村抓基地”,大力发展“ 一县一业”“ 一镇一品”,做足土特产“ 规模、增值、品牌” 文章,培优育强蒙阴蜜桃、苍山大蒜、平邑金银花等特色产业,推动一产增加值在五百亿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千亿级规模上向更高水平发展。
紧扣特色产业。临沂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很多,每个县区至少培育 1 个农业“ 专精特新大” 产业,努力实现业态三产融合、投入多元参与、过程全链条增值。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充分发挥大花生、白羽鸡国家级产业集群带动作用,培大育强兰陵蔬菜、沂南肉鸭等 24 个“ 土特产”,力争特色产业产值突破 1700 亿元。支持沂水食品产业园等 14 个园区建设,推进安宜美、正新等 130 个食品全产业链项目,培育 2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办好临沂食博会、兰陵菜博会,积极参加国内知名展会宣传推介,不断提升“ 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 影响力。
综合治理,乡村组织“ 连片共建”
以区域视角创新基层X组织建设,立足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设立片区X委,建设乡镇X建综合阵地,推动强村带弱村。深化实施“ 四雁工程”,扎实开展“ 头雁领航”“ 归雁回引”“ 鸿雁丰翼”“ 雁阵齐飞” 行动。完善农村带头人“ 选育管用” 机制,育强基层“ 领头雁”,评选 50 名
第 1 页 共 2 页
“ 王传喜式好支书”,发挥好第一书记“ 尖兵” 作用,做强“ 沂蒙兵支书”。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吸引“ 归雁” 1000 名,分类培训“ 鸿雁” 3000 名。
打造“ 沂蒙强社” 特色,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经济融合、片区协同。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服务组织“ 五支兴农力量”。推广郯城县“ 四雁孵化器”、沂南县“ 雁阵型村居”、费县“ 国企助力” 等经验做法,评选百优“ 沂蒙四雁”。
分类施策,乡村资源“ 连片投入”
聚焦“ 人地钱”,把资源集零为整、要素攥指成拳,做到不撒芝麻盐。2019 年以来,市级财政整合投入资金 418 亿元、年均增长 8.5%,21%集中投向片区。推出“ 四雁振兴贷”“ 美德信用贷”,2023 年分别发放贷款 230 亿元、104 亿元,有效解决了涉农主体融资难题。建成全省首个“ 乡村振兴合伙人” 综合服务平台,达成合作资金 90.3 亿元,引导更多源头活水注入沂蒙乡村沃土。
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国家级试点,激活农村土地市场价值。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大存量挖潜力度,处置批而未供土地,通过“ 增存挂钩” 政策争取上级核补指标。用好亩均效益评价结果,工信、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研究细化政策,综合运用差别化电价、信贷和土地使用税等措施,推动亩均税收 3 万元以下的规上工业企业出清。申报重点项目,力争更多列入国家、省级项目用地盘子。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实行“ 标准地” 出让。加快城镇低效用地开发,实现市县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