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4 年/4 月/18 日/第 006 版土地
落实X政同责 抓好耕地保护
山西省沁水县委书记 任彩虹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脉的交汇地带,总面积达 2676 平方公里,是省内空气质量排名前十的经济、生态双赢县。沁水县先后被授予全国“ 两山” 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荣誉,素有“ 千年古县、如画沁水” 的美誉。
近年来,沁水县委县政府坚决扛牢耕地保护ZZ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县耕地面积保持增长态势,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
强化一个认识,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口粮和饭碗,关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毋庸置疑的“ 国之大者”。沁水县委县政府坚持严防死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自觉把耕地保护作为捍卫“ 两个确立”、做到“ 两个维护” 的具体实践,每年的县委全会、县委经济工作会、县“ 两会”、县委农村工作会,都会就耕地保护工作作出相应安排部署;在上项目、抓建设时,优先考虑是不是符合规划、能不能少占或不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有没有补充耕地指标、符不符合用地政策,做到严守红线、不越底线。
扛稳一份责任,把X政同责要求落在实处
沁水县始终把耕地保护X政同责作为一项必须坚守的ZZ责任,聚焦“ 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 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台耕地保护职责任务清单,充分衔接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各项工作;逐级签订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沁水县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耕地保护工作推进、形势研判、问题整改等情况汇报;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指标为基础,以耕地保护“ 八不准”“ 六严禁” 等要求为重点,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以责任落实倒逼工作落实、政策落地。
构建一套体系,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工作闭环
沁水县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多数耕地立地条件差,田块高低不平,土层较薄,防护措施不完备,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对此,沁水县立足实际,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制度为约束、以技术为支撑,建立健全了集“ 防范、保总、稳增、监管” 于一体的工作闭环。
——从细微处入手,构建贯通上下的防范体系。沁水县以开展田长制试点为契机,建立健全三级田长运行机制及联农机制,逐田块、逐人明确风险点和工作要求,构建了日常化、系统化、精准化的工作体系;将耕地保护风险防范的触角延伸到村、到户、到地头,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定期开展耕地利用情况摸排,动态校正偏差,将各类风险消除在初期,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置;以“ 三区三线” 划定成果为准绳,及时将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及永久基本农田等信息逐图斑、带位置分解至各乡(镇)、村,做到“ 数、图、线” 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