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解放日报/2025 年/1 月/20 日/第 001 版
高飞向上,“ 小上海” 距“ 大上海” 更近了
——访芜湖市委书记宁波
本报记者 任俊锰 陈抒怡
“ 不出芜湖,就能生产一架国产通航飞机吗?” 听到记者的这个问题,芜湖市委书记宁波点了点头,并亮出“ 家底” ——2013 年,芜湖以引进奥地利钻石飞机为切入点,开始进入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低空经济,目前已集聚上下游企业 200 余家。
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是芜湖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前段时间,宁波带队参加珠海航展,走访芜湖参展企业的同时,开展产业链“ 敲门行动”,敲开了包括上海 eVTOL 企业在内多家领军企业的“ 大门”,为未来携手打造芜湖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高地打下基础。
当“ 芜湖起飞” 从一句网络热梗不断成为现实时,芜湖渴望迎风“ 高飞”、持续“ 向上”。对于芜湖而言,“ 向上” 不仅是产业方向, 一定程度上也是芜湖的开放发展方向, 正如宁波所说:“ 我们一直高度关注、积极融入上海发展,这是芜湖开放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宁波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芜湖要树牢“ 长三角一体化意识”。采访中,宁波提到 2024 年 12月 26 日正式开通的沪苏湖高铁,他透露“ 做了很多准备”,这让芜湖直通上海更便利。芜湖与上海间直达列车 21 列,最短用时 1 小时 46 分钟,相比此前绕行南京缩短约 1 小时,“ 小上海” 芜湖与“ 大上海” 挨得更近了。
抢抓机遇培育“ 首位产业”
记者:“ 小飞机看芜湖”,底气何在?
宁波:小飞机看芜湖,并非一句空话。芜湖抢抓安徽作为长三角唯一全域低空空域改革试点
省份的机遇,积极培育低空经济,逐步打出小飞机看芜湖的城市新名片。2023 年,芜湖低空经济
产业产值达到 400 亿元,同比增长 26.6%;2024 年 1—11 月,该产业产值达 430 亿元,同比增长
20.3%,呈现出蓬勃向上、大有可为的发展态势。
近期,低空经济发展已形成全国热潮。我们也注意到,该产业是一个长赛道,需要大投入、长期坚持。芜湖起步比较早,经过十年磨一剑,入选国家首批 26 个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目前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从整机、无人机到航电系统、螺旋桨、航空发动机,再到航材、航空部附件,以及低空运营、人才培养等。目前,芜湖企业已攻克通航整机、重油航发、综合航电等领域“ 卡脖子” 技术 24 项,无人机、通航飞机率先实现核心技术 100%国产化。
业内还有句话叫“ 大飞机看上海”,对于国产大飞机,芜湖不会缺席。2019 年 9 月,芜湖牵
头组建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通航产业联盟。
近年来,芜湖积极对接大飞机项目,未来随着大飞机产能不断提升,将需要更强的配套能力,
更多的供应链企业,芜湖将抢抓这一机遇。
记者:安徽将汽车产业确立为“ 首位产业”,芜湖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宁波:近年来,很多城市都想培育自己的汽车产业,尤其是整车企业,有成功案例,也有不
少失败教训。作为一个中小城市,芜湖能够培育一家自主的整车企业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