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南通日报/2022 年/4 月/25 日/第 A05 版学与思
做实就业清单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
如皋市委书记 何益军
近年来,如皋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努力推动就业稳定取得实质成效。去年,如皋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 1.74%,新增就业 2.8 万人,居南通各县市第一,被评为“ 江苏省创业型示范城市”“ 农民工返乡创业国家级试点城市”。
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就业形势持续收紧,如何稳住就业成为各级政府纾困解难的重要出发点。我们将继续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大力传承和弘扬如皋治沙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遗余力做实促进就业“ 四张清单”,全力以赴保就业、稳经济、促发展。
一、聚焦实体经济,做实就业渠道清单
抵御疫情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冲击,必须扎实推动产业发展,支持市场主体稳住岗位,全力稳
定和拓展就业渠道。
以加快产业转型推动“ 存量渠道” 持续优化。做强做优产业吸纳就业的“ 蓄水池”,积极策应省“ 产业强链” 和“ 百企引航、千企升级” 行动计划,“ 一链一策” 做实做细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电子信息等六大“ 百亿级” 优势产业链发展规划,广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推动产业链式布局、专业化配套、集群化发展,今年确保六大优势产业链占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比重 8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40%,推动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就业岗位持续增长。
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 增量渠道” 加速扩充。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扩岗就业,扎实开展“ 项目招引突破年” 活动,坚持完善领导挂钩服务制度和重大项目推进“ 八项机制”,全年实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投资超 120 亿元,推动金鹰产业园、斯堪尼亚商用车等 50 亿元以上外资重特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正海磁材、赛杰艾迪、思源储能、国石石墨烯等在建项目快竣工快投产,确保省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既定投资目标,力争新开工 10 亿元以上项目 30 个,推动实现以就业服务项目、项目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
以做强富民产业推动“ 变量渠道” 深度挖潜。如皋建筑施工、花木盆景、纺织服装、软件信息等特色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是增加新岗位、培育壮大民营经济的摇篮,富民效应明显。将持续放大千亿级建筑施工、百亿级花木盆景、高端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富民效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休闲、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更大限度带动群众尤其是农村居民就业创业,确保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更大力度发展软件信息、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构建青年友好型城市,努力吸引青年人口导入,增加年轻群体就业机会。
二、加快科技创新,做实就业质量清单
受疫情影响,传统产业、传统企业、传统岗位面临深度调整,产生极大不确定性,必须通过
科技创新,积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实现更高质量、更富成效的就业创业。
引导企业创新推动高质量就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高企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省市“ 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和行业标准制定,支持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培育,力争今年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分别新增 2 家、4 家,上市挂牌企业 2 家,净增高企 100 家,以企业稳定高效发展推动实现就业更加稳定、收入持续增加。
第 1 页 共 3 页
鼓励创新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把创业创新作为扩大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方向,高标准规划龙游河科创走廊,加快推进雉水科学城、龙游湾科创智谷建设,统筹推动省级农高区创建,深化与上海交大创新转化“ 双飞地” 合作模式,加速推进特高压输变电、先进纤维材料、氢能等专业孵化器建设,让一切有创业意愿的人找到舞台、施展才能;发挥好“ 科技二十三条”“ 人才二十二条” 等政策激励作用,加大高层次双创人才引进力度,力争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30 名以上,努力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推动一批就业。
优化创新生态促进高质量就业。深化“ 放管服” 改革成效,完善科创产业引导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