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乌海日报/2024 年/1 月/4 日/第 001 版
发展有“ 温度” 幸福有“ 质感”
——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民生篇
本报记者 杨勇
(一)
一座幸福之城,须有温暖明亮的民生底色。
改造老旧小区 60 个、新改建口袋公园 17 个、养老保险新增参保 1.2 万人、滨河公园开园、市一中新校区基本建成、“ 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实现主城全覆盖⋯⋯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变化,是我市全力做好民生保障的最好注脚。
翻开 2023 年的“ 民生账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乌海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所追求的既有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也有人民生活的高品质。
不断增进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 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增强城市吸附力,全面打造‘ 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让城市活起来、颜值高起来、生活慢下来、幸福提上来。 ” 一年多来,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描绘的民生愿景加速成为幸福实景。
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一个个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好消息不断传来,印证着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所感受到的民生温度、收获的幸福质感。
这份民生“ 答卷” 的温度与分量,让“ 幸福乌海” 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最温暖的底色。(二)
2023 年 6 月,乌海湖畔的惊喜连连,洋溢着一城人的满满幸福。
“ 宝藏公园”、三亚“ 乌海分亚”、“ 网红打卡地” ⋯⋯颜值和功能双“ 拉满”,人气爆棚、实力圈粉,在各种赞誉之词的助推下,滨河公园刚开园,便冲上热搜、成为“ 顶流”。
阳光草坪、碧水沙滩、音乐喷泉、童趣雕塑、高架乐园、郑和宝船⋯⋯可逛、可赏、可拍、可玩,所有场景围绕共同的导向——“ 以人为本” 设计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阳光沙滩上,游人们静坐闲聊,欣赏着沙水风光;彩色步道上,健身达人漫步骑行,享受运动快乐;儿童游乐区内,孩子欢声笑语不断⋯⋯通过设施嵌入、功能融入、场景带入,滨河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多元活动空间,更打造了一个全景化、全时化、全民化的城市新地标。
与滨河公园相呼应,一个全新的城市会客厅雏形乍现。市一中新校区、市二中滨河校区基本建成,甘德尔河水生态文化科普公园实施基础设施“ 微改造”,市文化中心加快建设⋯ ⋯ 奋力在拔节生长中的滨河二期,尽情展现着活力之城的“ 时代脉动”,乌海的“ 未来之城” 已呼之欲出。
城市在行进中焕新更新,总能让人看见一个“ 不一样的乌海”。
盛夏时节,葡园绿道在乡间田野中精彩“ 绽放”,成为人们节假日出行游玩的好去处、聚集地。
聚焦周末经济、夜经济、亲子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不断丰富乡村旅游新场景、新业态,集聚乡村风貌、田园风光、现代农业、运动健康、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葡园绿道是我市乡村旅游“ 升级版”,随之而来的“ 流量”,也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
农文旅商深度融合,城乡发展“ 双向奔赴”,好风景转化为新“ 钱景”,在“ 乡愁经济” 新 IP
第 1 页 共 3 页
的带动下,一个个村庄奔向富裕,乡村振兴有力度、有温度。
“ 焕新更新” 的城市画卷里,还有完成棚户区改造 2538 套和保租房 1790 套、打造 4 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启动海勃湾区南部城区改造提升的实景与愿景,最受关注的少不了各类新潮的场景化消费,30 余家首店落户乌海,让市民开了眼界,也升级了消费体验。
(三)
“ 一刻钟”,标明时间,彰显温度。
“ 小区对面是运动公园,出门 500 米就有大型商场,药店、快递驿站、小修小补服务点等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都能找到,现在的生活真是方便。 ” 谈起周边生活的便利性,海勃湾区滨河湾小区居民张娜赞不绝口。
社区事务在“ 家门口” 办理,健康诊疗等服务在“ 家门口” 提供,实事项目在“ 家门口” 对接,文化、教育、养老资源在“ 家门口” 集聚⋯⋯得益于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乌海人的幸福生活有了时间刻度。
打造一刻钟社区生活圈,不仅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促进城市繁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