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邯郸日报/2024 年/2 月/18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4 年 2 月 1 日在邯郸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邯郸市人民政府市长 樊成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
意见。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2023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其难忘。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河北视察指导,发表重要讲话,带给我们感恩奋进的无限温暖、砥砺前行的无穷力量。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市生产总值增长 5.7%、居全省第 4 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376 亿元、居全省第 3 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1%,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全年实施各类项目 3854 个,武安市龙凤山铁基新材料品质提升、成安县正发高端特种紧固件等省市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527个,武安市华丰氢能产业园、邯山区慧与智慧绿能数字化平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基础设施日趋完善。309 国道邯郸绕城段、107 国道马头南至冀豫界段改建工程开工,跃峰渠水毁修复一期工程、太行山高速邯郸段漳河大桥主体完工。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优化提升“ 幸福邯郸欢乐购” 促消费平台,开展千万补贴优惠购、汽车下乡等活动,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快速,餐饮住宿、体育娱乐等消费加快恢复。
(二)调旧育新促转型,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武安市普阳钢铁二期、冀南钢铁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太行钢铁二期项目投产。实施省重点工业和技改投资项目 453 项,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6 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0 家、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领跑者” 企业 15 家、上云企业 1649 家。我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 57.9、居全省第 3位。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吉利远程、大运中威、三一凯司达、北奔重汽、中联重科 5 家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我市, 邯山区百度智算中心、 丛台区华录数字经济园等项目加快推进。 我市跻身 “ 2023数字城市百强榜”。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临漳县韵达快递电商总部一期、魏县阿里巴巴菜鸟物流园区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市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 63 家。鸡泽县诗经文化园、磁县天保寨景区晋升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峰峰矿区磁州窑文化艺术街区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曲周县、鸡泽县、邱县成功联办第六届市旅发大会,全市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 1000 亿元。
(三)蹄疾步稳抓改革,动力活力持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坚实。承接的 90 项省改革任务和 61 项自主创制性改革事项落地见效。国企改革属地移交、零星资产处置基本完成。招标投标“ 双盲” 评审改革全面推行,12345 热线更加便民利企。中船特气成为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恒工精密在深交所上市。丛台区、鸡泽县完成国家级二轮土地延包整县试点任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25 条措施,为 35.5 万家企业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 52.4 亿元。我市成为全省第二个市场主体破百万的城市,7 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 500 强,13 家企业跻身
第 1 页 共 8 页

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武安市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 88 位。开放水平明显提高。40 家央企子公司落户我市,与京津雄开展教育合作项目 130 个,与域外 42 家优质医疗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新增外贸实绩企业 176 家,开行中欧班列 4 列。6 家开发区完成调区扩区,预计全市开发区营业收入完成 1.1 万亿元、 增长 10%。 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667 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 33.9亿元。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50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 2814 家,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全省第一,新增创新能力 A 类县 5 个、全省第一。
(四)注重统筹强基础,融合发展加力提速。城市面貌持续改善。东湖新城华润万象汇、城发金融大厦等项目竣工,中央商务区初具规模。“ 四改四提三深化” 行动扎实开展,改造老旧小区 518 个,打通“ 断头路” 10 条,更新施划停车位 4.1 万余个,建成口袋公园 206 个。实施县城建设项目 536 个,完成投资 481 亿元。乡村振兴纵深推进。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 108.9 亿斤、全省第一。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县首创的科技小院,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肯定。新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 36 个,集体经济收入超 10 万元的村达到 88.2%。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五)持续用力治污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污染防治精准有效。邯钢老区退城整合、邯电退城搬迁顺利完成。空气质量“ 退后十” 成果得到巩固,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 87.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 100%。生态修复扎实开展。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持续巩固,沁河(复兴区段)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完成营造林 63.4 万亩,涉县连泉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获评“ 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低碳发展稳步推进。环保绩效 A级企业新增 12 家,复兴经济开发区、武安工业园区入选全国首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新能源重型货车保有量达到 3030 辆,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 60.6 万千瓦。
(六)用心用情办实事,民生福祉增进提升。救灾重建有力有效。面对去年汛期特大暴雨洪灾,我们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提前扩面转移安置群众,实现了人员无伤亡、财产少损失。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迅速复常,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成果。民生工程圆满完成。高标准完成 20 项民生工程和 10 件民生实事,为居民小区加盖停车棚、配建智能充电桩等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 11.6 万人。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乡低保标准继续提高。市第二医院市人民医院联合迁建等项目开工,我市被评为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省级卫生县城实现全覆盖。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 236 所,新增公办学位 9.6 万个。成功承办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省第十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平安邯郸建设扎实推进。稳妥化解地方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 双下降”。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信访积案加快化解,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民族宗教、审计、统计、新闻出版广电、邮政通信、外事侨务、气象地震、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过去一年,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X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落地见效。严格落实中央XXXX精神,纠“ 四风” 树新风,加强巡视整改,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X向纵深发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374 件人大代表建议、853 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 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X派、工商联、无X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驻邯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中直、省直驻邯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邯郸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旧动能转换不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企业
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城市更新任务艰巨,生态环境治理仍需加力,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
第 2 页 共 8 页

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我们一定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
决。
锚定目标 笃行实干
奋力开创邯郸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
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擘画了邯郸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鲜明提出书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跨越赶超发展、共同富裕“ 五张优异成绩单”,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汇聚起全市上下一心、拼搏竞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X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全会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着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强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开创邯郸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进出口总值增长 3%左右,出口总值增长 3%左右,实际使用外资增长 5%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 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5%左右。
落实总体要求,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牢牢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把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把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中之重, 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制胜关键, 坚持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坚持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产业重塑推动转型升级,锻造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树牢大抓工业鲜明导向,在动
能转换中抢抓先机、加速蝶变,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实施四大行业三年行动方案, 着力提高产业含 “ 绿” 量、 含 “ 新”量、含“ 金” 量。钢铁行业加快发展材料级产品。推进普阳钢铁二期、冀南钢铁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整合重组 1 家钢铁产能超 1500 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完成 1000 立方米以下高炉、100 吨以下转炉升级改造,力争全面完成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创 A,炼铁、炼钢工序能效标杆水平产能占比分别达到 14%、19%以上。大力开发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和材料级产品,品种钢占比达到 43%以上。推进邯钢邯宝产线智能工厂二期建设、太行钢铁工业化数字转型升级,钢铁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85%以上,打造国内一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煤炭行业推进智能清洁生产。实施 2 家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智能化改造,做好煤矸石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原煤入选率保持在 90%以上。焦化行业突出整合重组提升。支持优势焦化企业整合重组,推进涉县鑫森焦化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完成鑫盛煤化等 5 家企业环保绩效创 A。积极推进武安市华丰焦化制氢等项目建设,推动煤焦油、焦炉煤气精深加工,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建材行业实施减量升级改造。加快峰峰矿区金隅太行搬迁改造等项目建设,坚决遏制违规新增产能。推动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大桥水泥完成环保绩效创 A,引导碳素企业升级改造、进区入园、规范管理。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全力打造六大产业生态圈 20 条产业链,更高水平推进建圈强链、圈链协同。新能源产业生态圈要加速突破。依托运达股份、格力钛新能源、派瑞氢能、华丰能源等链主企业,重点实施冀南新区运达能源股份 2GWh 储能电池和华斯壮风电
第 3 页 共 8 页

塔架、 武安市格力钛钛酸锂方形电池升级改造、 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能源氢能系列产品研发生产、磁县百万吨绿色甲醇制备示范区等 22 个项目,着力打造风电光电、储能、氢电、甲醇等 4 条产业链,打造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新能源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新材料产业生态圈要加速升级。依托中船特气、中建材光电材料、金力新能源、圣戈班西普磨介、龙凤山铸业等链主企业,重点实施肥乡区中船 718 所新材料四期、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建材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二期、永年区金力新能源锂电池涂覆隔膜、曲周县恒博勃姆石粉体生产线、武安市龙凤山铁基新材料品质提升二期等 20 个项目,着力打造特种气体、特种玻璃、锂电池材料、新型功能陶瓷、铁基新材料等 5 条产业链,加快建设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聚集高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要加速扩容。依托博柯莱、美的制冷、中鸿阀门、喜力德五金制造、铠特农机等链主企业,重点实施大名县北京鑫晟起智能机器人制造、经济技术开发区白色家电配套产业园、涉县弘通高端铸造锻压、永年区世创高端紧固件陆港、临漳县昊瑞农机二期等 30 个项目,着力打造智能机器人、新型家电、特种阀门、高端紧固件、农机制造等 5 条产业链,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套化发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要加速提质。依托吉利远程、三一凯司达等链主企业,重点实施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广平县大运新能源汽车、馆陶县中联重科新能源车等 18 个项目,培育发展电、氢、甲醇等新能源商用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力争早日实现“ 整车造”,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建设 5 座加氢站、4000 个公用充电桩,更换各类新能源汽车 1.3 万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生物产业生态圈要加速拓展。依托晨光生物、邯郸制药、康贝尔食品等链主企业,重点实施曲周县晨光生物营养药用综合提取、大名县肽都生物多肽制品、邯山区邯郸制药现代中药基地产业园三期、邱县京峰昌盛营养粉及休闲食品等 30 个项目,着力打造生物提取、现代医药、健康食品等 3 条产业链,加快建设世界级生物提取物科研中心和成果产业化基地、健康食品强市。数字文旅生态圈要加速增效。启动建设市级公共文化云,重点实施磁县鲲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涉县青塔旅游度假区、太行武安城等 15 个项目,着力打造数字景区、文创产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