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日报/2024 年/5 月/16 日/第 001 版
坚定不移践行大食物观 构建特色鲜明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福建省委副书记 省长 赵龙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一个有着 14 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X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强调树立大食物观,并深刻论述了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为我们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感悟大食物观的率先探索实践
福建“ 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更少,粮食自给率低,但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森林资源,自古以来就有经山耕海的传统,有爱拼会赢、精益求精的精神特质,发展农林牧渔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率先提出、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推行大食物观,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在思想理念上,他强调,过去讲的粮食只是狭隘地理解为就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要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山海田一起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要建“ 海上福州” 和“ 海上福建”。在目标方向上,他强调,要多渠道增加食物总量,增加农产品供应,大力发展水果、水产品、畜产品、食用菌和蔬菜生产,满足城乡居民对食物营养的需求;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在方法路径上,他强调,要把农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发挥总体效益;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育自己的支柱产业;要认真走好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路子;要在“ 两高一优” 上下功夫,推广新技术,推广优良品种,扩大优质品。习近平总书记还亲自关心指导宁德大黄鱼、古田食用菌等“ 土特产” 发展,推动郊区建立“ 菜篮子” 基地,总结推广“ 科特派” 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 餐桌污染” 治理,等等。
这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与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在目标内涵上高度一致,在实践要求上高度统一,为福建统筹山海农业区域布局、广泛开发食物资源提供了科学指引,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将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食物观的生动探索实践,胸怀“ 国之大者”,自觉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大食物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践行大食物观的思想自觉、ZZ自觉、行动自觉,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多年来,福建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市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坚持政策引导,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推动农林牧渔业取得长足发展进步,老百姓的餐桌更丰富了,农民的腰包也更鼓了。2023 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572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722 元。
念好“ 山海经”,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坚持藏粮于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推广“ 1+N” 粮经轮作,连续多年实现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单产“ 三增长”。挖掘森林粮库,坚持“ 山上戴帽、山下开发” 的综合开发、立体开发模式,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全省林下经济产值达 830 亿元,竹笋产量 140 万吨、居全国第一。建设“ 海上粮仓”,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海域,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海洋开发,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突破 200 公斤、居全国第一,大黄鱼、鲍鱼、海带、牡蛎等多个品种养殖产量居全国首位。发展设施农业,探索在非耕地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