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攀枝花日报/2025 年/2 月/7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5 年 1 月 15 日在攀枝花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范继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4 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实现“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X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拼搏实干、砥砺奋进,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共富、促和谐,全市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较好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95.24 亿元,增长 6.3%、高于全省 0.6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9%、高于全省 2.4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6%、高于全省
3.2 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高于全省1.8 个百分点;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58亿元,增长 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49931 元、24553 元,均居全省第 2,分别增长 4.5%、6.9%。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加力落实国家、省一揽子存量增量政策,出台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12 条”、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 32 条” 等政策举措。突出需求导向稳企业,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 8.15 亿元、减轻用电成本 2.8 亿元,清偿化解拖欠企业账款 24.9 亿元,新增市场主体 1.2 万户,每万人拥有市场经营主体数 1018.6 户、居全省第 5,新增规上企业
149 户,工业用电量增长 9.1%、增速居全省第 6(上升 8 位),规上工业 10 大重点行业增加值“ 9增 1 降”,牢牢稳住了全市经济增长基本盘。突出效益导向扩投资,建立市级领导推进重点项目(工作)机制,红格南矿开发等 232 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 128.6%,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 96 个项目获得中省预算内投资或国债资金支持,“ 提水润攀” 三位一体项目顺利调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年度建设名单、攀盐高速开展重新招投标、金沙江乌东德库区库尾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攀宜高速攀枝花至会理段建成通车,全市产业投资、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 15.6%、19.8%、7.4%,新签约引进项目 469 个、协议投资总额 738 亿元。突出惠民导向促消费,举办“ 花城有礼” 等特色活动 470 场,兑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补贴 8940 万元,超额完成家电省级换新目标任务,限上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 30.3%;开展“ 引客入攀” 和留客行动,A 级以上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增长 30%;举办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总决赛等赛事 80余项,来攀竞训的国内外专业运动队达 189 支 3700 余人,获批全省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推出房产新政“ 9 条”,房地产市场出现止跌回稳势头。加大宣传推介,“ 暖暖花城· 慢漫生活” 城市品牌更加响亮,“ 五个烂漫” 更具吸引力。
(二)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氢冶金实验室,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天府金江实验室筹建、四川省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等有序推进,钒钛新材料中试研发平台跻身四川首批中试研发平台,攀西钒钛科技产业园基本建成。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金属氧化矿高效浮选分离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航空用超软海绵钛制备” 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高强耐磨过共析钢轨填补国内空白,高温钴基合金薄板实现进口替代;成功突破攀枝花白块菌人工生态栽培技术,新增芒果品种权占全国的 89%。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国
第 1 页 共 8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家标准 2 项、团体标准 7 项。我市获省科技进步奖 11 项(其中一等奖 1 项) 、居全省第 5,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科技活动产出分别居全省第 5、第 2,创新发展动能更足。
聚力提升产业能级,“ 1+5+1” 重点产业链进入全省产业圈链布局,攀钢获批钛金属新材料国家级现代产业链链长,钒钛新材料入选“ 四川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我市获批牵头建设西部矿产品骨干流通走廊,攀西试验区第五次部省联席会议、中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钒钛耐磨铸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中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等成功举办。 钒钛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实现产值 589.7 亿元、增长 12.7%,攀钢总投资 25 亿元的 3.5 万吨高端钛及钛合金用海绵钛、15亿元的 6 万吨氯化钛白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 72 亿元的安宁钛材全产业链、60 亿元的美利林耐磨材料产业园等延链补链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发展新赛道产业,国内首个液氢应用示范区项目落地建设,国电投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纳入全省首批“ 新型储能” 示范项目,总投资 72.5 亿元的川发龙蟒新材料、70 亿元的当升蜀道 30 万吨/年磷酸(锰)铁锂等项目稳步推进,睿恩光电入选全省第一批制造业“ 智改数转” 供应商名单、美斯特光电进入四川省新型显示产业链头部企业重点培育名单,成功首飞国内首条高高原异地起降低空物流无人机航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 家、“ 专精特新” 企业 14 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211 户,东区首次入围西部百强区并纳入四川省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区接续培养名单,仁和区、盐边县被评为四川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市、区)。
(三)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坚持“ 没有关键改革,就不叫试验区”,凝练形成低收入群体托底、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富裕投入分配“ 三项重点改革”,系统牵引“ 三大差距” 有效缩小,以改革促共富的思路更加明晰、举措更加聚焦,“ 攀枝花探索打造共同富裕市域样板”获评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全力争取更大支持,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季度工作例会、四川省推进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专项小组两个
高位推动机制。坚持“ 小切口破题、大纵深发力”,推出“ 城乡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数字驾驶舱” “ 融合型校联体”“ 支持西区与全市同步共富” 等一批新举措,35 个实践案例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富动态》采用,盐边县被纳入四川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试点。深入实施“ 消底提低扩中”行动,脱贫人口年均纯收入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中等收入家庭占比突破 5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 2.03,县(区)人均 GDP 最高与最低的倍差缩小至 1.8。
(四)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获评川渝体育旅游综合体、阿署达花海首开区建成开园、银江湖滨江生态休闲廊道建成投用,城市艺术中心、三线建设湖滨文旅综合街区完成主体施工,市中心医院花城院区即将开业运行;开工改造老旧小区 97 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100 部,新(改)建燃气管网 158 公里、生活污水管网 92公里,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通过终期评估。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 天府第二粮仓”,新(改)建高标准农田 3.2 万亩、恢复耕地 3.85 万
亩,新增改善灌面 29.4 万亩,米易县获批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仁和区入选全国深化农
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全市粮食播面达 68.8 万亩、产量 26.4 万吨,出栏生
猪 59 万头;在全国率先整市推行农产品“ 三端四险” 全链稳价保收模式,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居
全省第 1。开展“ 百村示范、全域整治” 行动,建成省级和美乡村 24 个、市级和美村庄 16 个,
新(改)建农村公路 206.7 公里,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 65 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
90.4%,入选全省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 3 个,仁和区获批省级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
(五)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42 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 109%。推进建设保障性住房 2021 套,“ 保交房” 交付率 94.5%。建成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放就业创业补贴 8285.8万元、惠及 2.8 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 1.95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8.47 万人。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养老机构安全规范、推出托育补贴政策,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街道全覆盖,“ 一老一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 840 元、700 元,差距持续缩小,均保持全省第3。工伤保险就医智能监审场景入选人社部第一批数字人社“ 揭榜领题” 项目。新(扩)建投用
第 2 页 共 8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学校 6 所,上线全省首个地市级智慧教育平台,教室宿舍配置空调试点全面完成,高考本科和重本录取水平居全省第 3,攀枝花学院管理体制调整顺利推进、增加硕士研究生专业 12 个,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有序推进。新(改扩)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226 个。创新推进“ 两紧密一贯通” 医疗体系建设,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会、全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培训班(中西部片区)在攀举办,我市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等工作被央视新闻频道多次报道。33 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获评省级特级站,全国“ 冬季村晚” 主场活动在米易成功举办,全程在我市实景拍摄的电视剧《驻站》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居全省第 1。扎实推进常态化城市文明建设,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六)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整治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隐患 3.87 万项,在全省率先完成“ 瓶改管”“ 瓶改电” 专项任务,自建房 CD 级危房整治率居全省第 1,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9.7%、14.8%,防汛、防地灾、森林草原防灭火保持人员“ 零伤亡”,食品药品安全保持“ 零事故”。深入推进“ 深耕善治” 三年计划,我市被列为全国新时代“ 工会枫桥” 市域示范点;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侵害老年人未成年人权益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 成功侦破全国首例公诉诽谤案, 刑事、 治安案件持续 “ 双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 8 年升”。财政运行实现“ 一稳两突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成功稳在百亿以上、争取转移支付补助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获得债券资金首次跃上百亿台阶(增长 112%) ,牢牢兜住了“ 三保” 底线,综合债务风险等级由橙转黄。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至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