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舟山日报/2025 年/2 月/17 日/第 001 版
政府工作报告
2025 年 2 月 11 日在舟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舟山市市长 徐仁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
意见。
一、2024 年工作回顾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 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忠实践行“ 八八战略”,深入实施三个“ 一号工程” 和“ 十项重大工程”,有力落实“ 985” 行动,牢牢把握抓发展、促建设、惠民生、防风险市域现代化实践路径,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6.2 亿元、增长 5.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7.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4.5%,主要指标符合预期,全市经济稳进提质。
过去一年,我们全力以赴谋大事、抓关键、快落实。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新版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获部省联合批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开启新征程。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攻坚突破,“ 1+4+N” 布局规划基本成形,23 项经验做法全省推广。推动平台、产业、项目一体建设,石化“ 一核五区” 通过省级复核,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 4000 亿元。综合交通投资连续两年超 200 亿元,“ 两高一铁” 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甬舟高速复线二期工可通过部审。“ 两重”、“ 两新” 政策落地见效,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占全省份额、以旧换新资金兑付量均超额完成。顺利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全省个性问题最少、无典型案例的地市之一。有望实现平安市“ 二十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 九连冠”。
(一)精准施策经济运行稳进提质。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形成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绵密攻势。精准化落实政策。年初果断推出 8 大领域 72 条政策包,接连出台数字经济、融资租赁、文旅消费等加力提效专项政策,顶住了深度承压挑战。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统盘“ 8+4” 经济政策资金 126.23 亿元,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 57.6 亿元。抢抓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新增超长期特别国债 17.59 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 66.8 亿元。高效率推进项目。全力抓项目促投资,51 个省“ 千项万亿” 工程项目、245 个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 136.5%、101.6%。北方特气、天赋宏云等 77 个项目开工,华康生物、大浦口集装箱码头等
62 个项目建成投用,世倍尔、糖能科技等 18 个 10 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4.7%。重点项目用地、用海、用能实现应保尽保。多途径激活消费。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开展海岛生活节、旅游惠民季等系列促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4.1%。成功举办省海运会、市运会、舟马等赛会,创造赛事综合效益超 10 亿元。
(二)创新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逐群逐链推进九大产业链、八大平台建设。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迭代升级科创政策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 81.9%。建设“ 数字海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破百亿,获评全国千兆城市。联动推进产业创新,成立船舶海工协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平台,国家级海洋综合试验场获批授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 227 家、高新技术企业 51 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 143 家。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新引育海洋高层次创新人才 122 人,引进高校毕业生 2.1 万人。
第 1 页 共 8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制造业发展聚链成群。 以重点产业驱动制造强基, 完成工业投资 608 亿元, 制造业投资增长 6.4%,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加快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高性能树脂 ABS 装置建成投产,石化行业产值超 2800 亿元。实施船舶修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淘汰重组落后不安全产能
117 万载重吨,腾出低效用地 5080 亩、岸线 11 公里。建成“ 2+1” 省级船舶海工核心区,绿色修船国际认证国家试点获批,造船新接订单占全国 8%左右,修船量占全球 20%以上。全市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并网投运,浙能电厂二期、国能电厂三期全面投产,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 75.37 万千瓦、电力装机 415.83 万千瓦。波音项目复交复产。支持企业开展设备更新、数字赋能、绿色转型,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完成技改投资 215 亿元、增长 97.8%,机械制造、螺杆、汽配等特色产业增加值均增长 10%以上。现代服务业锻长补短。顶住限上批发业下行压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4.8%。出台新一轮航运服务业支持政策,小干岛海事服务产业园投运,新城、普陀纳入全省重点航运服务集聚区,实现海事服务总产出 650 亿元。推进“ 星辰大海” 计划,落地亿元以上文旅项目 16 个,天空之城、花鸟爱情岛等顺利推进,普朱区域游客量超 2000 万人次,长乔海洋公园等成为舟山旅游新标识。发布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意见,创新岛际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嵊泗获评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定海东海百里文廊、岱山东沙古渔镇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传统渔农业稳步增长。现代设施农业加快发展,新建高标田 6909 亩,新增“ 多田套合” 10532 亩,粮食播种面积突破 10 万亩,设施蔬菜面积实现翻番。深入实施海上“ 千万工程”,境外运输渔船对华注册试点落地,减船转产国内捕捞渔船 157 艘,落地东寨大黄鱼精品渔场等链主型项目 16 个,“ 一条鱼” 全产业链产值超 1100 亿元。推进入渔基里巴斯、阿曼海域,远洋捕捞产量增长 8.6%。
(三)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激发活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自贸试验区提速发展。高规格动员部署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第七届世界油商大会成功举办。扎实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建设,获批全国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铁矿石储运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外钓深圳港、六横盛达等油储项目建成投运,全市油气储备能力达 3982 万方,完成铁矿石混配量 2067 万吨、保税船燃加注量 726 万吨,LNG 接卸量增长 53.4%,粮食中转量占全国的 18%。深化世界一流强港建设,长三角船检通检互认模式全国推广,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 6.8 亿吨、352 万标箱,实现江海联运量 3.4 亿吨,首次直航川渝。深化区域协作,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上海 LNG 站线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优化外籍人员全链式集成服务,国际船员换班通关效率提升 70%。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推动涉企基本服务与特色增值服务融合,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 11 项。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创新,新增市场主体 2.4 万户。推进“ 大综合一体化” 行政执法改革,高质量完成行政执法监督全国试点任务。全层级贯通实施“ 1+5+X”国资监管制度。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试点稳步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赋权改革取得实效。农村客货邮融合模式全省推广。完成嵊泗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外贸外资稳规模优结构。打好“ 稳拓调” 组合拳,大力发展大宗贸易,外贸出口额超 1200 亿元,规模再创新高。创新利润再投资、返程投资、购买股权等方式,实际利用外资 4.3 亿美元。
(四)强城兴村融合品质能级提升。坚持新型城镇化,持续搭好框架、完善功能、美化环境、强化治理,海上花园城市焕发新颜。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现全市域覆盖,形成小干岛城市设计、甬东勾山海创港等规划成果。功能品质日益完善。城市有机更新稳步推进,完成城中村、旧厂区、老旧小区改造 17 个,定海古城“ 文房四宝园” 开园。加快构建立体交通体系,白泉至三官堂公路有序推进、北向延伸段开工,半升洞客运中心投运;建成城市道路 27 条,打通断头路 5 条,惠飞路等 19 条道路完成提升改造;普陀山国际机场获批,开通香港航线。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岛北污水处理厂改造等 94 个项目完工,城区主干道路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建成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和嵊泗大陆引水工程,完成岛北输水管道提升工程。深入推进“ 花海彩林” 行动,小干岛城市营地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新增滨水绿道 35 公里。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空
第 2 页 共 8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气质量保持全省第一,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 100%。“ 千万工程” 全面深化。推动实用型村庄规划管控全覆盖,出台渔农村建设导则。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全市年经营性收入 30 万元以下村全部消除、50 万元以上强村占比达 91%。全域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标,和美乡村覆盖率达60%。推进人文乡村建设,礼堂结对共建实现全覆盖。高质量建设“ 四好农村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