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连云港日报/2025 年/1 月/14 日/第 003 版聚焦 2025 市两会· 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25 年 1 月 13 日在连云港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邢正军 张晶晶 整理
一、2024 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X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 巩固增效” 年度主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面承接和有力落实国家、省一揽子政策,制定实施 110 条细化措施、11 条工业企业降本增效举措,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2.1%,工业用电量增长 9.8%、批零住餐贸易额增长 13.8%、外贸进出口额增长 15%,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 2200 亿元、重点产业项目投资超 1500 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1200 个。推动“ 两重”“ 两新” 政策落地落实,直接拉动投资 138 亿元、消费 34 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 1200 亿元、增长 15%,快递业务量突破 8 亿件、跻身全国城市 50强。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 15%、13%,花果山景区入选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连岛创成 5A 级景区,盐河街成为夜经济新地标。
(二)发展质效持续提升。石化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奥升德己二胺、嘉澳生物航煤等项目投产,碱厂搬迁升级改造完工。医药产业创新力不断增强,中华药港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投用,获批一类新药 3 个,总量保持全国领先。新材料产业积厚成势,盛邦芳纶项目主体完工,东海硅产业获批省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增势强劲,全国最大单体滩涂光伏项目海上工程开工,建成新型储能项目 6 个、总规模居全省第三。装备制造业稳步增长,新增首台套重大装备 10 个,灌南县表面处理产业园启动建设,LNG 双燃料船交付使用。海洋经济加快壮大,海洋装备产业园一期竣工,获评国家中心渔港 3 个、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1 个,获批涉海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 1 家。数实融合步伐加快,实施制造业“ 智改数转网联” 项目 294 个,创成省 5G 工厂、智能车间等 20个,“ 悟空智算” 算力规模超 4800P。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2 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8 家,省长质量奖实现“ 八连上”。科创动能更加强劲,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第 52 位、较上年提升 13 位,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全面调试,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投用,新增市级以上科创平台 79 个,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3 项。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赣榆区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综合查一次” 入选全国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全省首创市县乡一体化综合执法平台,“ 高效办成一件事” 办结率居全省前列,建成省内首家电商信用服务平台。出台民营经济“ 23 条”,新增“ 四上” 企业 1400 余家,经营主体总数突破 78 万户。组建市海洋集团、人才集团,4 家国企获批 AAA 主体信用评级。30 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徐圩港区疏港航道等工程开工,智能立体车库投入运营。港口吞吐量 3.46 亿吨、集装箱量 669 万标箱,整车出口突破 35 万辆、外贸量居全国第三。新开加密集装箱航线 10 条,“ 连申快航” 达 12.5 万标箱。中哈物流基地、东门无水港完成集装箱量 58.5 万标箱,上合物流园 6 个海外仓投入运行。中欧(亚)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建设,国际班列开行突破 900 列。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开工,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通道项目入选国家数字化转型工程。徐圩港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机场
第 1 页 共 6 页

国际航线开通。 自贸试验区形成 36 项制度创新成果、 9 项获全省推广, 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翻番。成功承办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2024 年大会。南北结对帮扶纵深推进,锡连专精特新产业园、惠榆智能信息产业园开工建设。
(四)城乡建设更趋协调。连宿高速灌云至沭阳段、204 国道赣榆城区段高架启动建设,连淮高速改扩建工程半幅贯通,花果山大道等改造出新,5 条断头路顺利打通。新投用新能源公交车 172 辆、共享电单车 1 万余辆。新增绿地 115 公顷、健身站点 664 个。实施房地产市场系列调控政策,保交楼任务全面完成,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1173 套。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系统上线运行,新改建市政管网 280 公里,整治易淹易涝片区 18 个,省级海绵城市试点通过验收。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市县联通,打赢多轮扫雪除冰攻坚战。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改善农房 1万余户,改造农村户厕 13 万户,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8 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79 个,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 50%,新改建农村公路 389 公里、桥梁 24 座。
(五)生态环境整体向好。出台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完成重点治气工程 347 个,4 家钢铁企业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 7500 余辆,PM2.5 年均浓度连续四年达国家二级标准。入选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国省考断面优 III 比例高于省定目标 4.5 个百分点。入海河流总氮浓度持续下降。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完成造林绿化 2.1 万亩,建成生态安全缓冲区 3 个、全国美丽海湾 1 个、部级幸福河湖 1 个。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 2 家,获批国家绿色低碳示范项目 2 个、省“ 双碳” 试点园区 3 个。
(六)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高质量办好 50 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比超 80%。减征企业社保费 4.4 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支持自主创业 1.4 万人。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 23 所,连云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评估,江苏海洋大学获批建设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连云港师范学院创建通过现场验收,设立新医药等产教联合体 5 个。强化“ 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新建助餐点 100 个、普惠托育机构 20 家。市疾控中心、市中心血站新址投用,“ 先医后付” 全省推广,职工长护险参保达 102 万人。市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汤沟酒厂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淮盐文化博物馆、石化科技馆等投运。省运会筹备稳步推进,市体校迁建、海州体育馆主体工程等完工,承办省级以上赛事 18 项。
(七)安全底线织密兜牢。聚力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化工和危化品、高层建筑消防、电动自行车等“ 一件事” 全链条治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 双下降”。加强基层减灾资源和力量统筹,建设城市应急指挥平台。海上救援直升机进驻,形成“ 1 小时空中救援圈”。获评全国“ 平安农机” 示范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国企融资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节约成本超 12 亿元。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四级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实现规范建设、实体运行,建立 12345 热线群众诉求快处快办机制,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
二、2025 年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