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巴中日报/2024 年/1 月/4 日/第 003 版生态
勇担使命主动作为 加快建设美丽巴中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暨生态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交流发言选登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1 月 3 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暨生态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会上,南江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巴州区东城街道办事处、恩阳区明阳镇高店子社区相关负责人,围绕构建污染源治理五大体系,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建立监管新模式,全力推进“ 三区同建” 等,作了交流发言。
南江县
抢抓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机遇 构建污染源治理五大体系
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75.2%,分别高于省市 5.2、5.4 个百分点。
通过建污水处理体系,防城乡面源污染。探索建立“ 覆盖乡村、投入多元、资源利用、治用结合” 的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用好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试点机遇,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助村容村貌整治。按照“ 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 模式,定时将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建固废处理体系,变固体废物为宝。依托大宗固废处理及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将巴城和南江县污水处理厂淤泥、矿山、建筑等企业固废集中消纳处理,转化加工为新型建筑墙材、园林肥料等环保产品;建餐厨垃圾处理体系,促资源循环利用。坚持“ 源头分类、终端分离、后期提炼”,对标国内领先标准,新开工建设日处理能力 60 吨餐厨垃圾处理厂,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回收利用餐厨废弃物 2 万吨;建秸秆处理体系,堵乡村乱烧源头。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构建以秸秆饲料化为主导、肥料化为重点、基料化为方向的秸秆处理多链条体系,实现“ 秸” 尽所用。
落实“ 上游意识”,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治理。聚焦水、气、土全方位治理,积极推进控源、减量、消纳、循环,形成立体化治理闭环,近三年空气优良率均达 96%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全县 26 条主要河流中有 14 条达到Ⅰ类标准,11 条达到Ⅱ类标准。
实现变废为宝,助推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五大处理体系,既处理了污染源,又建立了对应的加工处理厂,在实现经济效益转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人数,实现抓生态环保和抓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县已建成环保类处理企业 18 家,实现产值 2.5 亿元、税收 1300 万元,正在建设餐厨垃圾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 2 个,建成后预计新增产值 1.1 亿元。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释放绿色发展红利
立足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积极探索“ 两山” 转化路径,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释放绿色发展红利,努力实现“ 生态颜值” 向“ 经济价值” 转变,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出台一套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印发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机构碳达峰等专项实施方案,加快编制全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创新出台《巴中市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认定管理办法》 《巴中市购买碳汇履行植树义务暂行管理办法》等,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健全。
实施了一批绿色低碳能源项目。巴中(通江)燃机工程、500 千伏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南江 120 万千瓦、平昌 30 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首批 32 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完成项目法人
第 1 页 共 4 页
优选,累计建成投运充电桩 2123 个,天然气年产 3.8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8.6%。
取得一系列生态价值转化成果。建立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体系,全市生态产品总值达 2010.75 亿元,首次实现给巴山绿水定价。推动成立巴中“ 两山” 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开发全省首个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实现全市碳汇产品首个跨省交易。
落实一揽子节能减排举措。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对 41 个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诊断,完成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推动巴中经开区通过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终期验收,助力重点项目完成省级节能审查。强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2023 年整改任务。
下一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截至 2023 年底,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96%、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100%、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覆盖率达到 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9.9%。
深度谋划,推动项目“ 动” 起来。结合“ 污水垃圾新三推” 方案,指导各县区按照“ 一次性高标准建成、一次性解决后顾之忧” 原则,包装储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00 余个,同步加强资金争取,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约 40 亿元,推动城镇污水主(支)管网、生活垃圾处理(收运)设施建设,实现“ 应建尽建”。
强化监管,推动设施“ 转” 起来。完善制度体系,出台《关于加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维护运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巴中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考核细则》等办法,从制度上规范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工作,指导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营。加强“ 线上+线下”督导,建成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运行平台和主城区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立“ 厂—网—河湖”一张图管理体系,实现“ 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 实时监测和动态处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全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专项执法检查和污水接入污水管网许可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加强治理,推动环境“ 好” 起来。对中心城区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普查,逐一发现已建成的污水管网病害情况,形成问题清单、整改方案,先后改造中心城区老旧、雨污合流管网 120 余公里,及时消除污水直排口, 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由 2021 年 58%提高到目前的 75.4%。 改造提升城区垃圾中转站 13 个,加强对垃圾渗滤液的收集,防止溢流。全覆盖排查 27 条城市、县城水体,完成城市 5 条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全市黑臭水体治理实现“ 长制久清”。
市生态环境局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服务巴中高质量发展
带头引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学细悟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