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西日报/2024 年/1 月/16 日/第 011 版综合
严把三关当好生态环境“ 卫士”
——吉安全力守牢青山绿水第一道防线纪实
刘茂林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之沛
环评是守好青山绿水的第一道防线。 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 优化和倒逼作用,当好生态环境“ 卫士”,从严把好环评源头关、环评质量关、排污许可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严格划定三条红线,把好环评源头关
“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合理规划项目选址,严把项目环评审批,严格‘ 两高’ 项目管理,严防环境风险事故⋯⋯” 2023 年, 吉安市生态环境局下发 《关于严控低端碳酸锂项目向我市转移的工作提示函》。
近年来, 随着新能源产业兴起, 碳酸锂行业快速发展, 铊、 铍、 氟等环境风险隐患也不同程度显现。“ 当前,周边地区的低端碳酸锂产业及其中间产品项目正向我市转移,必须严加防范,从源头控制污染。” 吉安市生态环境局环评许可与辐射安全科科长史艳飞说。
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吉安市生态环境局严格划定“ 三条红线”,不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不符合生态环境改善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2023 年以来,吉安市共劝退、否决有关项目 20 多个,先后完成环评审批项目 328 个、登记表备案项目 804 个、环评豁免项目 540 个。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把好环评质量关
以前,环评领域挂证、挂靠、借证、兼职等问题屡禁不止,不仅扰乱环评市场秩序,还影响环评质量。为把好环评质量关,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出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