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日报/2024 年/2 月/29 日/第 011 版环保
碧水蓝天气象新
——2023 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程国媛
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进入“ 90+”,达到 93.6%,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 4.48, 同比下降 0.2%, PM2.5 平均浓度为 37 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 2.6%,改善幅度全国第 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 100%⋯⋯
翻开去年我省的“ 环境账单”,一组组数据扎实亮眼,一项项工程按期推进,推动着三晋大地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也推动着百姓的生态环境幸福感不断攀升。
守护蓝天 保持清新环境
春节期间,我省空气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不少人纷纷选择拥抱自然风光,感受蓝天白云之美。在江苏工作的长治潞城区市民张宇鑫今年回乡过年,当他听说全市的公交车大部分都换成了新能源公交车,不禁感叹:“ 变化真的是太大了,空气越来越好,环境也越来越好。”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3 年,我省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大力推进“ 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 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深入推进企业污染治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推动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大力推进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积极推进煤电行业“ 上大压小” 项目,压减粗钢产量 131.8 万吨,炼铁先进产能达到 60%以上,全面关停我省 4.3 米焦炉,焦化企业全部实现干法熄焦。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 44.8%,新增完成清洁取暖改造
35.6 万户,实施中部城市群和上X革命老区散煤清零工程。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铁路煤运量72906.7 万吨,同比增长 1.4%,有序推动重卡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更新替代,全省各县(市、区)均划定高排放禁用区。用地结构调整方面,会同多部门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工地、道路、堆场、裸地、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扬尘“ 五尘同治”,截至目前,全省共检查各类扬尘点位 53.9 万余处,发现问题 3.9 万余个。
同时,我省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完善日分析、周调度、月盘点秋冬防工作机制,加强会商分析和指挥调度,指导市县精准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持续开展夏季臭氧污染治理,建立走航执法联动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促进煤电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023 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 4.48,同比下降 0.2%;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后,优良天数比例为 76.4%, 好于国家下达我省年度目标 4.9 个百分点, 在京津冀及周边省市排名第 2,仅次于北京;重污染天数比例为 0.9%,连续三年稳定控制在 1%以内。
治水兴水 推动水质良好
冬日行走在介休的汾河沿岸,寒冷的空气扑面而来,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雪地上,形成一片片金黄色的光斑,映照出最美的风景,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们前来捕捉美好瞬间。当地的摄影爱好者马瑞刚说: “ 从去年开始,我便经常骑着自行车到汾河沿岸采风拍照,这几年汾河变化真是不小。每次来到这儿,我都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散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为加快实现汾河“ 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的目标,介休市不仅在“ 治水”上下真功夫、在“ 兴水” 上科学施策,还在“ 护水” 上突出重点、在“ 管水” 上拿出实招,特别是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介休段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为汾河沿岸增添了一道重量级的生态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