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目 录
1.前言:
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新使命 矢志不移向着既定目标不懈奋进……1
2.东营市委副书记、利津县委书记陈必昌:
让“数字”成为支撑东营高质量发展的新型资源 2
3.东营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建军:
深耕存量资源激活发展要素 3
4.东营市政协主席陈泽浦:
关于我市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思考 4
5.东营市委秘书长张庆华:深入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5
6.东营市委宣传部部长贾瑞霭:
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与诠释 6
7.东营市委统战部长聂建军:
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全面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7
8.东营市纪委书记孙早军:
下大力气为基层减负 充分调动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8
9.东营市委政法委书记田和友:
创优法治营商环境 护航全市高质量发展 9
10.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X委副书记韩辉:
加强X建资源力量 共建共享引领 推动油地深度融合发展 10
11.东营市副市长王晓军:
以重点片区开发 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11
12.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金昆:【 更多文库微信:dadawk01免费领取】
关于城市文化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2
13.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梦斌:
加强统筹精心运作 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绩效 14
14.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忠:
关于我市工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16
15.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永元:
对大气异味治理的思考 18
16.东营市副市长李俊峰:
举全市之力发展炼化一体化产业 20
17.东营市副市长刘美华:
以人民满意为目标 全面提升我市卫生健康水平 21
18.东营市副市长乔恩言:
油地联动 筑牢生命线工程 23
19.东营市副市长冯艺东:
把企业上市挂牌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24
20.东营市副市长韩利学:
关于我市海岸带保护修复工作的思考 26
21.东营市公安局局长戚思宇:
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 27
22.东营市政协副主席田青云:
盘活石油大学东营校区教育科技资源 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8
23.东营市政协副主席王吉能:
精准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29
24.东营市政协副主席生钦勇:
推进特色科研机构建设 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30
25.东营市政协副主席杨同更:
强化管控精准施治 推动固体废物安全规范处置 31
26.东营市政协副主席张义泉:
理清思路 多措并举 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发展 32
27.东营市政协副主席张敏:
关于大力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34
28.东营市政协副主席刘志坚:
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不断优化我市能源结构 35
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新使命 矢志不移向着既定目标不懈奋进
东营市委常委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暨全市第二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发言材料汇编
(东营日报,2019年10月31日)
编者按:
10月29日至30日,市委常委会利用两天时间,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暨全市第二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会议期间,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几大班子领导成员和部分县区、市属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重点任务,聚焦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制约东营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结合温州考察学习感受,直面矛盾、不畏问题,深刻分析症结所在,深入研讨措施办法,提出了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建议。
本报对领导同志发言进行摘登,以期进一步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在全市深入扎实开展,为新时代东营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
让“数字”成为支撑东营高质量发展的新型资源
东营市委副书记、利津县委书记 陈必昌
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当前,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突破,数字经济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正在深刻改变时代和未来。东营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全面赋能。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仍然热度不够,亟需大力拥抱数字经济,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风口”。
一是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支撑保障体系。研究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建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和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数字经济发展人才计划,成立数字经济产业联盟、“政府+企业联盟”、专业运营公司,打造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二是全面扩大数字经济开放合作。抓住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机遇,在数据资源、技术应用、产业培育等方面主动融入、借势发展。依托我市产业优势引入高层次研究机构,促进数字技术、数字企业在东营集聚。加强与阿里、华为、浪潮等企业的合作,借助他们的“技术—市场—平台”优势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
三是积极拓展数字产业化的路径模式。突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导向型,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带动5G网络、城市云等相关产业发展。突出特色产业导向型, 依托信息软件、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优势加快数字产业化步伐。突出技术引领导向型,加快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促进全面兴起。四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抓住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的机遇,推动产业数字化全面做强。工业方面,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用东营的体量优势换数字经济优势,打造产业数字化发展高地。农业方面,发挥好东营的资源优势、省黄三角农高区“国家级”平台优势,借助与中科院等知名院所的技术合作, 打造智慧农业发展示范区。文化旅游业方面,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做活数字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争当黄河文化旅游的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