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税务报/2025 年/6 月/27 日/第 B03 版典型案例
在征纳双方的税务实践中——
DeepSeek 这个“ 外脑” 怎么用?
实习记者 程煜 本报记者 陈显信 通讯员 王婉婷 孔令山
今年初,中国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发布了一款名为 DeepSeek 的 AI 新模型,在全球引发广泛关注。在税务领域,DeepSeek 能够处理报表提取、数据分类的基础工作,并模仿现有案例作出分析、形成报告。基于此,税务部门、企业及涉税专业服务机构都在探索 DeepSeek这个“ 外脑” 怎么用。围绕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这方面的“ 先行者”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X委书记、局长陶炯,国家税务总局西安市高陵区税务局X委书记、局长刘勇,中科迅联智慧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玉刚。
应用价值显而易见
记者:DeepSeek 自推出以来,已应用于教育、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您认为在税务领域,
DeepSeek 是否有应用价值?原因是什么?
刘勇:作为计算机专业背景的税务干部,我对 DeepSeek 在税务领域的应用十分看好。当前,税收治理效能的提升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数据密集型挑战,表现为涉税数据体量庞大、分布分散,依靠传统方式处理数据面临效率不高、数据解析和应用能力有限等问题;二是政策复杂性挑战,即税收法律法规体系庞杂、更新频繁,征纳双方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理解政策。而 DeepSeek在常识问答、编程辅助、数学推理等任务处理中表现卓越,具有海量非结构化文本处理、复杂规则解析以及多模态数据分析能力,其开源模式可以有效赋能涉税数据的深度挖掘、复杂政策的精准解读与动态适配,为应对上述挑战提供技术支撑。
陶炯:的确,DeepSeek 在税务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DeepSeek 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帮助我们高效解析海量发票、申报表、银行流水等涉税数据,通过多模态分析识别异常交易模式,推动税务领域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智能驱动”。同时,DeepSeek 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可挖掘隐蔽关联,如虚开发票团伙、跨区域逃税网络等,并通过动态风险模型实时预警高风险企业,提升稽查精准度。DeepSeek 还可以自动关联散落在财务系统、供应链和第三方平台的信息,生成可视化证据链,辅助稽查人员锁定关键线索,降低取证难度。此外,DeepSeek 支持预测与决策,可以结合历史案例和行业数据,预测逃税新手法(如加密货币避税) ,为稽查策略优化提供建议。
陈玉刚:从我个人的实践情况看,DeepSeek 的应用价值显而易见——能够推动企业税务管理从“ 被动合规” 向“ 数智治理” 跃迁。一方面,企业将 DeepSeek 接入财务系统,通过自动化税务流程(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自动计算与申报)和智能合规监控(如发票异常实时标记、走逃失联“ 黑名单” 扫描),显著降低为合规而设立不同岗位的成本。以乐企试点的某央企为例,通过算法进行纳税申报,一个纳税人识别号的申报时间可缩短至 1 小时,错误率下降 90%。另一方面,DeepSeek 能够动态匹配企业特征(如研发费用率、专利数量)与税收政策,通过多维度指标(如税负率偏离行业均值 95%置信区间)预判税务风险,将事后应对税务风险转为事前防控税务风险。
不同细分领域均可应用
记者:目前,已有基层税务部门、企业、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等借助 DeepSeek 开展工作。从您的观察来看,该模型在税务领域的具体应用方向有哪些?
刘勇:从基层税收征管的角度看,我认为 DeepSeek 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风险防控、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