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云南法制报/2023 年/2 月/27 日/第 008 版司法行政
精准发力

提质增效
昆明市司法局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李艳 通讯员 刘佳
2022 年,昆明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构建“ 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 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共法律服务在平安昆明、法治昆明建设中的基础性、服务性、保障性作用有效发挥。[【更多资料+:114】]
1 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2022 年,昆明市司法局制定印发《昆明市“ 十四五”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为昆明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制定了清晰的远景规划、发展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
同时,该局制定印发《昆明市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补贴管理实施细则》 ,提高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及值班律师的补贴标准,法律援助律师的工作积极性及法律援助的办案质量有效提升。
完善工作机制。2022 年初,昆明市成立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发改、法院、检察院、公安、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公共法律服务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格局。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该局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对各县(市、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成效考核,量化考核指标,压实责任分工。同时,加强对司法部第三方考核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以问题为导向,及时督促整改,推动质量提升。
2 强化平台建设 优化服务网络
推进实体平台向规范化、精准化发展。昆明市已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1843 个,市、县、乡三级实体平台普遍做到设置规范、标识清晰、功能齐全、载体丰富,村(社区)实体平台基本做到“ 五个一”,实现人民群众足不出村(社区)即可获得法律服务。
各地结合实际需求,建立专门公共法律服务站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在辖区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 18 个,在劳动仲裁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 4 个,建立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站 4 个、知识产权公共法律服务站 1 个、楼宇公共法律服务站 2 个。
12348 热线平台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22 年初,12348 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 12345 市长热线实现无缝转接,热线平台每日接线量大幅增加。2022 年 1 月至 12 月,接听解答来电咨询 85184次。
为提升服务能力,该局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律师团队提供接线服务,接听热
线的固定坐席增加到 8 个,加设 2 个移动坐席,实现 7 天× 24 小时“ 全天候” 服务。
科技赋能助推公共法律服务智慧化不断提升。该局以网络平台为统领,大力推广“ 云南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云平台”“ 云南掌上 12348” 公众号和“ 云南法网” 的使用,广泛铺设“ 云岭法务通”“ 乡村法治通” 智能终端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事项跨平台、跨层级协同办理。
目前,昆明市在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机场、高铁站、客运站、学校、政务服务中心
等地铺设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 1937 台,群众遇到法律问题,可轻松便捷找到“ 法律明白人”。
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上线以来,点击量达 24.6 万余次,提供智能法律咨询服务 6.2 万余次,提供智能法律文书 1.1 万余份。
第 1 页 共 3 页
3 强化均衡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创建。“ 七五” 普法以来,昆明市坚持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共创建法治县(市、区)国家级 6 个、省级 8 个、市级 17 个,民主法治村(社区)国家级 13 个、省级 70 个、市级 1423 个,全市 89%
的村(社区)创建为不同级别的民主法治村(社区) 。
持续开展“ 30+30 X支部结对” 活动。目前,昆明市已有 36 家X建工作、业务能力强的律师事务所X支部结对 36 个村X支部,356 名律师参与“ 万名律师进街下乡” 活动 次,2301 名律师参加社区、村组公益性志愿活动 507 次,5214 名律师开展公益法律咨询 4531 次,开展公益普法 608 次。
加强和规范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近年来,昆明市引导律师积极投入乡村治理工作中,全
市 158 家律师事务所、1000 余名律师发挥专业优势,参与 1700 余个村(居)社会治理。
昆明市制定印发《昆明市村(居)法律顾问考核评估办法》 ,要求每名村(居)法律顾问每年办理一件涉农法律援助案件、开办一场“ 乡村振兴法治课堂”、服务一次乡村换届选举、参与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举办一场涉农法律咨询、开展一次对村规民约的合规性审查。
2022 年,昆明市开展“ 六个一” 活动 2780 场次,办理涉及“ 三农” 法律援助事项 2828 件。
4 强化精准服务 解决急难愁盼
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该局紧盯特殊人群,大力实施惠民、利民政策,努
力提升广大群众法治获得感。
放宽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城镇放宽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5 倍执行,农村按上年度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半执行;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等多项与民生相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