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华兴时报/2024 年/4 月/26 日/第 003 版综合新闻
高墙内,她们春风化雨甘当“ 特殊园丁”
——记“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宁夏女子监狱一监区
本报记者 单瑞
今年 3 月,在全国妇联举行的纪念“ 三八” 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宁夏女子监狱一监区被授予“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称号。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 33 岁经验丰富的队伍,她们用女性特有的亲和力、韧性,春风化雨、用心用情做实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引导她们从心开始回归社会。监区内日常巡察的足迹、监舍中谈心谈话的身影、走廊上谆谆不倦的教导⋯⋯她们的每一份坚守、每一份付出,都是对责任最平凡的诠释,也是对奉献最美好的注脚。
让亲情帮扶跨越高墙点亮希望
教育改造好一名服刑人员,是挽救一个人、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也是对社会稳定作贡
献。
服刑人员程某犯集资诈骗罪获刑 14 年。年仅 9 岁的儿子叮叮(化名)由其父母抚养。2020年,监区长董莹了解到程某父母在承担抚养外孙的同时,还背负着被害人讨债的压力,孩子也因妈妈入狱变得自卑敏感,学习提不起劲头,和老人相处也越来越僵,曾经活泼的孩子像变了个人。这让程某心理负担更重,对老人和孩子的愧疚之情也愈加强烈。她的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一样喘不过气,逐渐失去改造信心。
程某遇到的问题,让同样身为母亲的董莹感同身受: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亲情是最不
可忽视的,对子女的牵挂是绝大多数服刑人员最大的心病。
“ 我们看到程某的变化后也很难受,希望尽己所能去帮助她的孩子和家人。” 董莹和同事决定帮助叮叮走出心理阴霾,重获生活的希望。每逢佳节,监区民警总会尽量抽出时间,带着程某的牵挂及生活必需品、学习用品去看望叮叮,陪他聊天,辅导作业,做手工,给予他母亲般的关怀。
就是这样简单的陪伴,在监区民警悄无声息坚持两年后,叮叮的状态也悄然发生改变,渐渐接受了母亲服刑的事实,对母亲的思念也与日俱增。2021 年,宁夏女子监狱举办服刑人员中高考子女专场“ 开放日” 活动,叮叮第一次主动参加,在收到母亲用劳动报酬购买的足球和亲手制作的笔袋后,母子俩更是紧紧相拥,泪如雨下。 “ 多年来,监区民警不仅耐心教育我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还对叮叮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我会积极劳动、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减刑、获得新生。” 噙着泪水,程某说出了埋藏在心底的感谢。
“ 前段时间去叮叮家时, 孩子告诉我上初中后学校各项费用较多, 姥姥姥爷靠摆摊维持生计,经济压力很大。” 董莹了解情况后,准备积极对接民盟“ 黄丝带帮教行动暨情暖高墙· 关爱孩子”公益项目,帮孩子争取助学金帮扶。
女性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女性服刑人员又是这一特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监区民警用女性
特有的耐心、爱心、细心,关爱滋润着服刑人员的干涸心田,挽救了无数家庭。
服刑人员曹某犯开设赌场罪和非法拘禁罪,获刑 5 年 9 个月。服刑期间一直表现良好。不久前,“ 积极分子” 曹某却突然变得消极起来,原因是其丈夫突发重病去世,对她造成了较大打击。“ 还有 9 个多月曹某即将刑满释放,受这种悲观情绪刺激,可能会对她出狱后的生活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 副监区长郭佳时刻关注着曹某,找她谈话诉说心声,赞扬她生活节俭、劳动积极,鼓
第 1 页 共 3 页
励曹某好好改造,乐观面对生活。
“ 这个月我们去见了曹某,突然发现她又变得阳光开朗了。十分庆幸她能遇到像亲人一般的警察,给予她帮助和关爱,也让我们消除了担心⋯⋯” 一封来自曹某家属的感谢信真诚地表达了对监区民警的感激之情。
对家庭突发变故的服刑人员及时开导、保持良好改造状态,调整心态;对年龄较小的服刑人员耐心、鼓励教导提升素质技能⋯⋯董莹带领监区民警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践行着监狱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终极目标。在教育改造的路上,她们擦过痛彻心扉的“ 怨恨泪”、拆过情绪激动的“ 炸药包”,但更多的是点亮了服刑人员改造路上的“ 新曙光”。
练就一技之长重塑人生新价值
40 多岁的储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在一监区认罪悔罪、积极改造,因表现突出多次获得减刑,于 2017 年出狱。对她来说,监狱不仅重塑了她的人生,而且让她掌握了一门生存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