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浙江法治报/2024 年/4 月/7 日/第 059 版平安浙江建设二十周年 特刊
省十里坪监狱:高墙内外,“ 平安之花” 正在盛放
本报记者 徐新怡 通讯员 麻超
从十里荒原到十里绿坪、从偏僻农场到现代化文明监狱,在衢州市的龙游大地上,浙江省十里坪监狱历经了 70 多年的蜕变,但平安和谐始终是它不变的底色,如今,“ 平安之花” 正在盛放在这片高墙内外。
以“ 攻坚” 强改造 为新生之路点盏明灯
“ 2019 年 3 月,我们奔波了 2300 多公里,走进位于郑州市郊的巩义市竹林镇罪犯张某的家⋯⋯父亲患癌、妻子离家、女儿辍学,万念俱灰的张某看到我们带回的视频后,一改之前的消极状态,重拾信心投入到改造生活中⋯⋯” 这是省十里坪监狱民警王之韬写在工作笔记里的一个故事。监狱民警的笔记里,写满了一个又一个民警以“ 三走进” 工作为载体、用“ 足迹” 攻破罪犯心底“ 坚冰” 的感人故事。
“ 三走进”,是省十里坪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一种工作方式,即要求民警走进罪犯小组、走进罪犯心里、走进有困难罪犯的家庭。每周一,分监区民警都会走进罪犯小组召开座谈会,对罪犯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限期解决,或做好解释和对接。
“ 罪犯不能很好改造,很多是源于内心对家庭的焦虑或担忧。‘ 三走进’ 工作的脚步‘ 向外’ ,目标却是‘ 向内’ ,就是要走进罪犯的心里。这扇心门打不开,改造罪犯无从谈起。” 作为省十里坪监狱“ 三走进” 工作的先行者,时任三监区ZZ教导员董浩这样表达自己的初衷。而通过“ 三走进” 找“ 心结” 解“ 心结”,逐渐成为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 秘药良方”。
一直想出去申诉的罪犯杨某放下了错误想法,由泄愤转而对监狱和民警真诚感谢;罪犯沈某感慨万千,刑满释放当日见到了临终的老父亲;罪犯王某在春节前见到了 93 岁的老母亲,化解了内心焦虑⋯⋯像这样的例子,在省十里坪监狱还有很多。这些“ 华丽转身” 的背后,正是监狱通过“ 三走进”,用心用情修复罪犯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有力促进罪犯自主改造的成功缩影。
自 2016 年以来,省十里坪监狱完善了“ 情报收集、归纳”“ 矛盾化解、预后”“ 案例总结、复盘” 的完整“ 三走进” 工作体系,结合工作实际,推进以罪犯矛盾化解为重点的特色教育改造工作。
以“ 联动” 强基础 合力绘就平安“ 同心圆”
怎样才能跳出“ 大墙” 思维,打造更强的平安共治体系?内部合成、外部联动,构建起联防联动联处的监地协作新格局,这是省十里坪监狱给出的答案。
近日,一辆从青田县出发的大巴车,开往 200 多公里外的省十里坪监狱,车上载着的是罪犯
未成年子女和亲属,他们的脸上满是久别重逢的期待。
这场穿越高墙的亲情帮教由省十里坪监狱联合丽水市司法局、青田县司法局、 “ 周大妈帮忙团” 等共同策划实施。将罪犯未成年子女帮扶和亲情帮教融入了基层治理格局,既是高墙内外亲人间的双向奔赴,更实现了监地间共建协作的双向赋能。
双向互动、联合驱动,使融合更显温度。近年来,省十里坪监狱不断深化“ 监地共建”,致力于在共创、共教、共享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监狱。
在职能优化方面,省十里坪监狱通过“ 联动” 打出了一系列“ 组合拳”。监狱先后与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