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5 年/7 月/2 日/第 004 版法治经纬
红色法治薪火点燃基层治理新路
遵义司法局探索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王家梁 本报见习记者 胡特旗 本报通讯员 梅飞
大娄山间,白雾袅袅升腾。雾气笼罩下,主峰岩壁上醒目的“ 娄山关” 3 个红色大字愈发醒目。回溯 90 年前,中央红军长征抵达此地,与敌军展开两次激烈战斗。第一次战斗,有力地保卫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第二次战斗,则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
贵州遵义,这座被誉为“ 转折之城” 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名字源于《尚书· 洪范》中的“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近年来,遵义市司法局以遵义会议精神为指引,深入挖掘、保护红色法治资源,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深入开展红色法治实践,以“ X建引领法治护航” 品牌创建为抓手,通过开展“ 民主法治示范村” 创建、培养乡村“ 法律明白人”、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提升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 五大工程”,将红色文化传播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培育、打造特色普法品牌,赋能绘就美丽乡村幸福画卷。
夯实法治基石
“ 生活在老城,有种幸福叫既有烟火气,又很温馨。” 居住在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的黄老伯点赞道。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老城街道是第一批贵州省“ 枫桥式” 综治中心、矛盾调解中心、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辖区居民的获得感逐年提升。
近年来,遵义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以遵义会议伟大转折为依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民主集中制精神内核,在推动相关村(社区)深化民主法治建设中传承和发展,沿着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四渡赤水遗址等红色线路,挖掘红色故事,成功创建命名了纪念馆社区、苟坝村、娄山关社区等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民主法治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