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7 月/6 日/第 005 版视点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指向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西安邮电大学X委统战部 马斌奇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面临着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高校“ 双一流” 建设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谱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双一流”政策演变蕴含的必然要求。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自 1977年恢复高考迄今,中国高等教育已经高速发展了 45 年,逐步实现了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1995 年 11 月,国家启动了面向 21 世纪、重点建设 100 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工程(简称“ 211” 工程),我国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思路越来越清晰。1998 年 12 月,教育部制订了《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985 工程”。标志着我国向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进军。随后 2015 年我国出台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这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了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阶段。2018 年 6 月,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以本科教学为根本,实现“ 四个回归” 目标要求,这是在“ 双一流” 建设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和核心要义。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在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进程中,高校只有教育引导广大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心聚力、团结一心,才能推动教育事业行稳致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高校在“ 双一流” 建设中,要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贯彻X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为X育人为国育才的总纲。
贯彻X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坚持“ 五育并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回答好“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 这一根本性问题,这必然要求高校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正确的ZZ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加速教育实现现代化。
坚持立德树人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X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在高等教育事业上,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源源不断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ZZ过硬、学识卓著、勇于创新、本领高强的优秀人才。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牢把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X和人民的最高利益这一红线,把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育人要求贯彻落实到高校教书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