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2 0 2 5年第1期 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
统一战线相结合的三个基本维度
陈 波1 郭瑞达2
(1.2.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0)
[摘 要]统一战线是X凝聚人心、 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必须长期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和合”的基本精神、 “ 仁义” 的实践方法以及“ 民本” 的价值追求, 不仅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文化基因, 其延伸出的“ 和实生物” “ 处仁以义” 以及“ 不负人民” 等思想精华更具有显著的当代意义。新时代统一战线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深层关系。深刻理解二者的关系, 有助于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统一战线 和合思想 仁义思想 民本思想
[中图分类号]D 6 1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1-2 8 0 3( 2 0 2 5) 0 1-0 0 7 9-1 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 根植在中国人内心, 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1] [( P 3 8)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联
结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国家等广泛而深刻的统一思想。以联合求团结、 以团结促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 也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行动指南与目标所
在。2 0 1 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新时代统一战线要“ 促
进政X关系、 民族关系、 宗教关系、 阶层关系、 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巩固和发展团结、 奋进、 开拓、 活跃的局面”2][。新时代统一战线促进“ 五大关系” 和谐关乎X和国家工作全局, 是统一战线的目标方向、 重点任务, 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社会发展繁荣的关键。
新时代统一战线在新的历史方位继续
发挥着重要法宝作用, 必须以史为鉴,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 运用新观点与新方法指导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合”
[收稿日期]2 0 2 4-1 1-0 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观研究” (1 9 B K S 2 0 7) 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1. 陈波,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2. 郭瑞达,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
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79·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 2 0 2 5年第1期
的世界观、 “ 仁义” 的方法论以及“ 民本”价值旨趣等深厚的文化基础为新时代统一
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 和而不同” “ 处仁以义” 以及“ 民可载舟” 等包含主旨、 策略、 目标为一体的丰富思想资源, 既回答了新时代统一战线为了谁的根本问题, 也深化了新时代统一战线怎么办的重要问题。新时代统一战线从继承、 创造、 创新三个维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面对大团结大联合面临的新挑战、 新要求, 延伸出“ 和实生物” “ 仁者爱人” 以及“ 不负人民” 等具有显著当代意义的思想, 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深层关
系。深刻理解二者的关系, 有助于推进新时代社会力量的团结凝聚合作, 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之维: 博大
精深的历史源流支撑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
守正创新
春秋以降, 战乱频发, 民不聊生。百姓渴望太平, 社会亟待统一, “ 和合” 的世界观应运而生。在儒家文化影响下, 为达到“ 和合” 的共同意识与社会状态, 以“ 仁义” 为首的价值观在社会治理、 促进发展的实践中颇见成效。“ 和合” 的内在指引与“ 仁义”
外化表达, 共同实现了“ 民本” 的价值旨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 道德规范……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 ”3] [( P 3 1 4)从“ 和合” 到“ 仁义” 再到“ 民本” , 这三种思想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在逻辑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血脉,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一)“和合思想”:尊重差异与坚守自我在新时代统一战线中相结合
“ 和合” 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 国语·
郑语》 : “ 商契能和合五教, 以保于百姓者也。 ” 五教即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以及子孝, 和合五教, 百姓便能和睦相处、 安居乐业。“ 和合” 思想最早萌芽于《 易经·系辞上》 “ 一阴一阳之谓道” , 强调和谐统一是事物的存在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 “ 和合” 观念逐渐系统化为一套思想体系并作用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与需要广泛团结、 联合的新时代统一战线相契合。
第一, 追求和谐境界的“ 和合” 思想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目标与归宿。《 中庸》 以宏大的视角提纲挈领道: “ 中也者, 天下之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地位焉, 万物育焉。 ” “ 中” 是天下万物的根本源头, “ 和” 是万物通行的大道, 如果能够顺道体、 合道用, 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状
态, 天 地便 居 于 正 位, 万 物 便生 长 有 序。“ 和合” 是万物遵循的根本准则。《 道德经》指出: “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 世间万物皆为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有阴就有阳, 只有 对 立 两 面 互洽、 统一, 才能 达 到“ 和” 的最高境界。万物的最终归宿不是对抗分离而是和合共生。具体而言, 《 论语·
学而》 强调, 人际交往要遵循“ 礼之用, 和为贵” 的准则。“ 礼” 作为一种制度, 是“ 和” 的外在表达中介, 通过一系列行为规范、 制度条例的 约 束使 人 际 关 系 更 加和 谐 有 序。《 墨子·兼爱下》 鼓励国与国之间要遵循“ 兼相爱, 交相利” 的原则, 在推动自身国家建设的同时也要照顾各国利益。新时代统一战线继承“ 和合” 的思想追求和谐的价值
·80·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2 0 2 5年第1期 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
理念, 将其内化于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方法与策略之中, 维持人与人和睦友善、
系人与国安定团结、 维护国与国和平发展,体现了统一战线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第二, 尊重差异存在的“ 和合” 思想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精髓要义。“ 和合” 是指不同事物之间彼此共生的关系, 而非同类事物。西周时期, 史伯在《 国语·郑语》 中总结出: “ 夫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 性质不同的事物相结合才能和谐共生, 实现“ 丰长而物归之” , 性质相同的事物无法匹配, 否则“ 以同裨同, 尽乃弃矣” , 强调万物生长以尊重差异为前提。面对个体之间的差异,《 论语·子路》 主张“ 君子和而不同” ,
常以协和友善的态度与人交流, 但在具体问题上不必苟同于对方。和谐的大环境与独立的个体思想都是实现“ 和合” 的必要条件。尊重差异是思想统一的前提, 新时代统一战线在“ 和合” 思想的指引下, 以最大的包容性团结社会各方面力量。
第三, 坚守自我价值的“ 和合” 思想是
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遵循。《 中庸》 道: “ 君子和而不流, 强哉矫!” 君子真正的强大与坚韧是和顺但不是随波逐流。坚持底线与内心准则, 不因外界的诱惑与变化而改
变内心的坚守, 这是君子所为, 也是为人处世的康庄大道。只有确然不群, 才能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在追求理想时奋力一搏。新时代统一战线秉承“ 和合” 思想坚守自我的现实要求, 不论面对国内复杂多样的因素还是国际风云莫测的局势, 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X的领导,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清醒的战略定位和科学的政策举措, 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仁义思想”:仁者爱人与处仁以义在新时代统一战线中相结合
“ 仁义 思 想” 以 “ 仁” 为理 论 基 础, 以“ 义” 为实践道路, 即“ 处仁以义” , 通过“ 义”的合理途径实现“ 仁” 的理想目标。深刻理解“ 仁义思想” 及其内在关系, 将其应用于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中, 彰显着新时代统一战线善于联谊交友的“ 仁义” 之道。
“ 仁” 丰富的精神内核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方法与策略的制定指明了正确方
向。第一, “ 仁” 为爱人。《 孟子·离娄章句下》 明确提出: “ 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 ” 君子在于心存“
爱” , 强调心存“ 仁爱” 是最基本的道德前提和为人处世的首要规范。第二, “ 仁” 为博爱。韩愈在《 原道》 中为“ 仁” 灌注更为深刻的价值指向, 指出“ 博爱之谓仁” 。“ 仁爱”强调爱人而非爱己, 具有强烈的利他主义倾向。《 孟子·尽心章句上》 进一步指出“ 仁” 的形成路径与实践方式为“ 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 个体善意的表达首先要从周身开始再扩展到百姓最后延伸到世间
万象, 由浅入深, 由己及人。第三, “ 仁” 为同情。《 孟子·公孙丑上》 将视角回聚到个人内心, 强调“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仁的发端是能够与交互对象产生情感共鸣的同
情心, 能够时刻站在他人立场深切感受, 以更加悲悯、 更加柔和的情感指导自身的行为。第四, “ 仁” 为自觉。“ ” 是拥有同理心后产生的具有主观性与能动性的感受表
达, 能够与他人感觉互通, 自觉发现对方的内外变化。第五, “ 仁” 为约束。从“ ” 的相对面出发, 《 论语·颜渊》 阐释道, “ 克己复礼为仁” , 通过克制自己的私欲, 按照礼
·81·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 2 0 2 5年第1期
仪规范待人接物, 时时约束自己、 战胜自己, 才 能 近 “ 仁” 。新时 代 统 一 战 线 吸 纳“ 仁” 外在表达与内在要求的多重含义, 应用于具体工作实践中, 以博爱的胸怀团结不同力量, 以自觉的态度主动为社会各阶层排忧解难, 以自省的韧性时刻自我审视、自我革命, 在“ 仁” 的推动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 义” 蕴藏的价值倾向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实施与效果的检验提供了评判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