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普洱日报/2024 年/3 月/19 日/第 003 版卫生与健康
擦亮“健康底色” 提亮“幸福成色”
——2023 年普洱市卫生健康工作综述
普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10 县(区)均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3 个
8 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累计创建省级卫生乡(镇)88 个、卫生村 847 个
2023 年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连续 18 年保持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完成普洱市人工智能健康云平台项目“两大平台、三大应用”搭建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普洱市千方百计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的缩影,更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
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2023 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X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深入落实省、市两会和全国、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奋勇争先、笃行不怠,全力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健康新答卷,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效、迈上了新台阶。
创新赋能
健康服务能力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3 年,普洱市抓改革、搞创新,全面加强各级医院服务能力。卫健系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并取得显著成效。县域内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10 县(区)全部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景东彝族自治县建成紧密型医共体示范县,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成,县域内就诊率达90%;2021 年景东县人民医院二级医院绩效考核进入全国前 100 名,景谷、澜沧、墨江 3 县人民医院排名得到提升,2022 年普洱市人民医院在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中全国排名 357 名,较上一年提升 108 位,在州市医院中排名第二,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均进入全省前 10 名。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8 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 ,6 家县人民医院通过第二阶段提质达标验收。建成 10 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3 个市域医联体、10 个专科联盟、55 个急诊急救“五大中心” ,综合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
普洱中医药守正创新迈出坚实步伐,中医药加速传承创新发展,制定出台市级中医药发展保障政策,持续巩固等级医院创建成果和推进提质达标工作,获得省级中医重点学科 2 个,17 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年度考核全部合格,新增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 13 个,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10 个;获得省级中医药学科带头人 3 人、省级中医药学科后备人才 2 人、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6 个。 完成制剂复方灯台叶片和秦盾胶囊再注册, 推进金黄解毒胶囊、七味苦参软膏等研究,普洱特色的民族医学体系逐步形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为此,普洱市实施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市 104 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共有 100 家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达标率 96.15%,超过省级要求;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和三类重点监测对象四种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全市在签脱贫人口 54.77 万人,签约三类重点监测对象 7.63 万人,四类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达 97%。
第 1 页 共 3 页
共建共享
健康普洱行动一体推进斩获新成效
近年来,普洱市公共卫生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出生缺陷筛查、儿童健康管理、“一老一小”服务、爱国卫生运动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全市城乡居民,筑牢织密了公共卫生防护网。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2023 年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连续 18 年保持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有效控制境外输入麻疹、登革热、疟疾等重大疫情;艾滋病防治三个“90%”目标得到巩固。公共卫生服务扎实有效。规范开展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全市婴儿、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2023 年采血量 899.69 万毫升,保障了血液安全和临床用血需求。
普洱市始终把“一老一小”健康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在降低风险、提高医疗水平、促进老人和婴幼儿健康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老一小”服务体系不断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