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陇东报/2024 年/1 月/3 日/第 001 版
文旅繁花竞芬芳 融合发展出新彩
——我市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综述
庆阳融媒记者 安志鹏
南佐遗址考古工作持续推进,发现五千年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大型宫殿建筑;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和甘肃· 庆阳岐黄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荣获“ 中国节事卓越奖”;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文旅招商推介 12 场(次),签约项目 54 个 84.09 亿元;两家旅游景区晋升为4A 级,全市 A 级景区达到 23 家⋯⋯ 2023 年,我市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康养为用、融合发展,树牢融合理念,做好融合项目,凸显融合成效,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 高天厚土、红色圣地、文化庆阳” 品牌形象。预计全年接待游客 18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60 亿元。
高位布局 全民宣传
奏响文旅融合强音
“ 庆阳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色彩多元,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元素和最鲜明的特色,具有足够的历史长度和文化厚度,具有强大的创新禀赋和发展动力。” 市委书记黄泽元表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是庆阳文旅产业的方向和路径,也是方法和目标。只有坚持文旅融合,庆阳文旅产业才能大放异彩、大有可为。
2023 年 4 月初,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会,发布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1+5” 政策文件,启动实施文化内涵挖掘、大景区建设、产业链产业集群培育、文化旅游全民宣传、管理服务质量提升五大行动,“ 真金白银” 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
2023 年,我市积极传承创新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岐黄文化,焕新添彩香包等民俗文化,依托红色革命遗址,提升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依托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活运营历史文化景区;依托特色地理景观、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扩容建设乡村旅游景区,精心打造国家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中国农耕民俗文化体验区、黄土高原避暑康养度假区、全国红色旅游知名目的地和陕甘宁毗邻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为支持文旅融合发展,我市对完成投资 5000 万元以上并列入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库的文旅项目,对项目前期费用给予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新评定的国家 5A、4A、3A 级旅游景区,分别一次性奖励 200 万元、50 万元、30 万元;对新评定的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或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分别一次性奖励 50 万元、30 万元,全面激活文旅融合“ 一池春水”。
聚焦“ 引客入庆”。我市对旅行社组织市外游客乘坐专列、包机来庆旅游,单次人数 100 人以
上的,每次补贴 1 万元,对旅行社年度累计组织市外游客 2000 人次以上的,一次性补贴 10 万元。
对非政府组织的节庆赛事活动,市外参与人数 500 人、200 人以上的,给予主办方或承办方一次性
3 万元、2 万元补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游庆阳。
为形成“ 高天厚土、红色圣地、文化庆阳” 品牌形象推广合力,我市启动实施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举办全民拍庆阳、写庆阳、画庆阳、晒庆阳评比活动,设立 100 万元庆阳文化旅游全民宣传奖,鼓励引导社会公众争当庆阳代言人、争做文旅宣传员。组织开展文化交流、旅游推介、短视频大赛等活动赛事 70 余场,聘请国内 8 名文化旅游宣传大使和 26 名文旅推介官,邀请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持续聚焦庆阳文旅,庆阳的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节会搭台 招大引强
第 1 页 共 2 页

唱响文旅融合大戏
以节聚势,以会为媒。2023 年 9 月下旬,市委、市政府以“ 中国民俗风,庆阳香包情” 为主题举办了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文化展示、旅游踩线、文旅融合高端论坛等一揽子活动相继推开,文旅项目洽谈、能源项目开工、苹果促销大会等一系列发展“ 重头戏” 随之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