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凉山日报(汉)/2024 年/1 月/10 日/第 006 版文旅周刊 旅游
以融合之势 创文旅之兴
——凉山州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纪实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璇
导读
凉山,南至金沙江,北抵大渡河,东临四川盆地,西连横断山脉,地貌万千,风光旖旎。这
里是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于一体的山水胜境,是川滇之间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山水美景。近年来,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凉山充分挖掘“ 彝海结盟地· 五彩大凉山” 深厚内涵,全面推进文旅强州战略,大力发展全域全时旅游,文旅事业蒸蒸日上。2024 年“ 元旦” 小长假,凉山 A 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 440405 人次,门票收入 56.2755 万元。
凉山,正成为一个被越来越多人所知晓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 唱响” 全域旅游幸福歌
凉山州府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安宁河平原腹地,素有“ 小春城” 之美誉,筑梦九天的卫星发射基地更为这里增添了一份神秘。随着新成昆铁路全线贯通运营,西昌市正式融入成都 3 小时经济圈,优越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凉山旅游发展的良好基础。
凉山旅游资源绚丽多彩, 160 余个景区景点星罗棋布: 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东方女儿国”泸沽湖熠熠生辉;“ 第四纪古冰川地质公园” 螺髻山、香格里拉夏诺多吉雪山、“ 地球边缘” 龙头山大断崖巍然屹立;北斗“ 母港”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声名远扬⋯⋯
凉山民族文化独具魅力,闪耀璀璨斑斓民族之光:冕宁“ 彝海结盟” 是X的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越西“ 南方丝路” 文化源远流长、盐源青铜文化历史厚重、美姑毕摩文化神秘奇特、布拖彝族服饰文化绚丽多彩、雷波彝族民歌文化古朴自然⋯⋯
近年来,凉山把文化作为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支撑力,以新的内涵保护文化,以新的形式传承文化,以新的手段传播文化,坚定不移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紧紧围绕加快创建四川文艺副中心、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州“ 两大目标” 谋篇布局,推动文化旅游转型升级,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这里红色资源丰富雄厚,是一片红色革命沃土。1935 年 5 月 3 日,中央红军由云南“ 巧渡金沙江” 进入凉山,途经会理、德昌、冕宁、会东、宁南、普格、喜德、越西、甘洛、西昌 10 个县市,历时 26 天,行程 800 余公里。
从会理市皎平渡遗址、西昌市礼州会议旧址到冕宁县革命委员会旧址、彝海结盟遗址再到会东县树洁渡旧址、喜德县小相岭九盘营遗址、越西县越西革命委员会旧址、甘洛县海棠古镇、清溪道、大树堡⋯⋯一处处文化地、一座座纪念馆,记录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无数革命文物,也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
如画的风景、深厚的文化、独特的民俗,造就了凉山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依托文旅资源,凉山探索形成了特色各异、效益良好的多种业态和品牌,形成以山水观光为主,辅之红色游、乡村游、休闲度假游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
当文化与旅游巧妙融合,共生共荣,催生出一批批高质量的文旅项目。凉山也积极推动文化
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 一核四区两带一线” 文旅发展新格局。
一核即大西昌文旅发展极核;四区即东部大凉山彝族风情体验区、西部香格里拉摩梭藏乡风
第 1 页 共 3 页

情体验区、南部农文旅融合发展生态度假体验区、北部航天高科技和禅修文化体验区;两带即凉山古南方丝绸之路旅游带、金沙江高峡平湖观光休闲带;一线即“ 长征丰碑 团结之旅” 凉山红色旅游线。
文旅产业发展强“ 引擎”
2023 年 3 月 31 日至 4 月 4 日,四川省第九届少数民族艺术节在西昌市开幕。短短五天时间,民族艺术之花竞相绽放,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
本场盛会,凉山州精心准备了 11 个舞蹈、音乐节目,动听的歌曲,曼妙的舞姿,不断展示着凉山民族文化。同时,4 场惠民巡演也在艺术节期间举行,演员们先后走进西昌月城广场、建昌古城、冕宁县红军广场、昭觉县三河村,不仅将文艺盛宴送到群众身边,更让游客通过活动欣赏,了解到更多的凉山风情。
近年来,凉山州深度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持续增加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多次承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大赛,连续举办凉山州民族文化艺术节、火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