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新华日报/2022 年/6 月/25 日/第 A07 版南京观察
泰山街道:新主城的“ 家门口” 真方便!
本报记者 许雯斐 通讯员 泰轩
泰山人在“ 家门口” 能做什么?小区网格红色驿站里,老人挥洒翰墨,娃娃咿呀读书;15 分钟内可步行到达一个核酸采样点,而核酸采样点就在小区内;抽不出空去办的事,网格员上午上门帮你上传资料,证件下班时又给你送上了门⋯⋯
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总面积 52.6 平方公里,下辖 14 个社区,总人口约 42.9 万。辖区内有动辄上万户的超大型楼盘、日均人流量过十万的大型商圈、汽车 4S 店集聚区等,这样一个“ 超大街道” 如何保持顺畅运转、井然有序?
一个由强有力的队伍、全覆盖的阵地、不断丰满的服务内涵构建的“ 家门口服务” 体系,给出了答案。
“ 红色小屋 2.0”,从“ 参与者” 到“ 主人翁”
前不久,一场科学实验课堂“ 日晷制作” 在桥北社区红树林小区网格红色驿站进行。与以往不同,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中多了一群“ 宝妈”,加上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指导,现场的娃娃们瞪着大大的眼睛学得津津有味。
“ 驿站自今年 3 月启用以来,已经成为居民活动的‘ 主阵地’ ,居民热情高涨,会主动组织、策划活动。由此,活动也更贴近他们自身需求,很受他们欢迎。 ” 桥北社区红树林小区网格员夏莹莹说。
每天上午 10 点,是驿站最为热闹的时刻。来到驿站二楼,一股墨香扑面而来。开阔的活动空间内,一处叫“ 书心苑” 的一角,摆着一张大大的书写台,两位老X员戴着老花镜尽情挥毫。每逢周末,他们还会组织书法小课堂,手把手地教小区里的娃娃们写字。
“ 红种子—红树苗—红树林”,这样飘着墨香的温馨场面,是驿站主题的最好体现。
截至目前,泰山街道已建设网格红色驿站 75 座,覆盖街道内 117 个小区。从最初的居民走进来参与活动、寻求网格员帮助,到如今,居民做起驿站“ 主人翁”。这间开在小区里的“ 红色小屋” 已成了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到锦城社区浦欣家园小区看看。6 月 15 日下午,浦欣家园网格红色驿站内,一场关于电信诈骗的小型宣传知识讲座在进行中。“ 驿站为片区民警设置了值班岗,利用‘ 警民见面会’ 的形式,我们会定期举行一些活动,宣传防诈知识、法律知识,回应居民诉求。” 锦城社区 13 号网格员李艺艳介绍。
与红树林小区环境优越、新居民多的特点不同,浦欣家园是拆迁安置小区,房龄已有 17 年,小区内老人多、困难群体多。“ 我们小区共有 3 个网格,我的网格内有 35 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其它网格情况也差不多。” 李艺艳说。今年 3 月,驿站完成了升级,在功能设置上,更加突出了医疗服务、警务服务、议事协商等功能。
走进泰山街道辖区内的居民小区,有一座座精心打造的“ 红色小屋”,根据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建立“ 12345” 有请当事人协商议事工作机制,方便群众反映诉求,并推出“ 泰山阅生活” “ 四点半课堂”“ 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室” 等服务群众的个性化项目。“ 红色小屋” 成了解决居民难题、服务功能强大的“ 万事屋”。
“ 小小网格”,啥事都能办
“ 最近辖区内 3 位老人临近 80 岁,我要抓紧上门请他们准备资料,办理尊老金申请。” 有了驿站这个阵地,李艺艳离自己的居民更近,对居民的情况更熟悉。更为关键的是,每一个驿站都
第 1 页 共 3 页
可以是居民办事的“ 窗口”,每一个网格员也是“ 办事员”,居民办事的“ 最后一米” 被打通。
“ 经过今年的升级,网格员通过泰山便民 APP,可以帮助居民办理的共性事项由 35 项增至
55 项。” 泰山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残疾证申领,到市民卡的申办和挂失,再到 0-14 周岁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申请,55 项为民共性代办服务,居民只要到网格红色驿站或电话联系网格员,就能向他们申请帮办代办,并享受办结后就近取件或入户送达的便利。
“ 啥事都能办” 的背后,是泰山街道用数字技术推动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的真功夫。泰山街道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动态掌握、及时调度和运用全街道的基础信息,通过坐席人员值守、“ 雪亮” 监控等实现全天候集成指挥,对网格内的事件处置实施就近调度、协作联动。中心平台集成数据融合、态势感知、工单处置、资产管理、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