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六盘水日报/2023 年/5 月/26 日/第 004 版活力高新
持续推动项目建设 发挥“ 造血” 功能
——红桥街道 8 个项目帮助安置点群众就业致富综述
乌蒙新报记者 祖大华
核心提示
为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资金等的“ 造血” 功能,不断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近年来,红桥街道建设积分超市、盛发食品厂、标准化扶贫厂房等 8 个项目,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安置点群众就业致富在红桥街道落地见效。
多项目顺利运营,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没有鞭炮声、不做开业典礼、不宴请宾客⋯⋯初夏时节,红桥街道鱼塘社区扶贫积分超市正式营业。该超市是红桥街道首个以X建引领巩固安置点脱贫攻坚成果的积分超市,用于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
走进超市,办公用品区域货架上已整齐摆放着各种商品,其他区域正在进货上架中。现场管理人员罗宁介绍,该超市是红桥街道、鱼搪社区与贵州骞恒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经营,并积极引入暖阳社工站参与,采取“ 群众+村集体+公司+社会组织” 的模式运营,利润的 20%用于鱼塘安置点群众积分兑换商品,50%为村集体所有,30%为公司运营费用。
超市设置了办公用品、日化、体育用品、劳保用品、小五金及其他几个板块,社区居民可选择可直接购买或者积分兑换的方式得到商品。 “ 米和油为平价购买或兑换,其他商品按市场价对外销售。” 罗宁说,积分超市旨在通过“ 积分制”,将鱼塘社区的人居环境、兴业致富、基层治理等多个领域工作细化分类、量化赋值,引导居民以户为单位通过实际行动赚取积分、兑换礼品,让群众践行积极奉献、社区文明的新风尚。
在鱼塘社区,不仅是积分超市打通了鱼塘社区基层治理的“ 最后一米”,蓝水内衣厂、扶贫
工厂等项目的健康运营,更是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的又一路径。
“ 如何让搬迁群众真正致富,街道借助东西部协作资金等,在辖区内做好见效快、运营久、能带动居民就近就业的项目,并最大程度保障这些项目能够健康运营,能够让老百姓真正增收致富。” 红桥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邓强介绍,街道还积极申请衔接资金,建设 6000 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将以点带面,促进辖区居民就近就业,并以项目实施为依托,逐步带领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管理工作。
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群众就业难问题
在红山 2 号安置点银矿社区 29 栋一楼的贵州盛发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穿肉串。
居住在安置点的群众穆梅,丈夫仅靠打零工为生,家里还有 3 个孩子上学,家庭负担较重,自己又不能出远门务工。作为贵州盛发食品有限公司的第一批就业员工,她已经熟练掌握穿肉串的制作技术,正与其他工人一起穿羊肉串。她说:“ 在这里上班很好,每个月能够领 3500 元左右的工资,而且服装、口罩及生活用品都是免费发放,离家又近,我会一直都在这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