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安康日报/2025 年/3 月/5 日/第 005 版秦巴文旅
幸福生活踏歌来
——汉滨区关家镇以X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纪略
记者 吴苏 通讯员 胡斌
秦巴山麓,春风浩荡。当第一缕霞光掠过汉滨区关家镇的群山之间,怀揣致富梦想的群众在沃野田畴间鏖战正酣。粮油基地里,新播下的种子正等待着春雨的润泽;畜牧园区中,牲畜们此起彼伏的叫声无比活跃;万亩桑园内,萌发的嫩芽在枝头与春风笑闹,处处涌现着生机勃勃的春之气息。
在这片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土地上,一场以X建为笔、以产业为墨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镇X委以“ 三联共建” 机制串起全域产业链条,用“ 千万工程” 经验重塑和美乡村肌理,让沉寂的山水焕发时代光彩。从蚕桑产业链到现代农业园,从乡愁景观到治理新风,关家镇正以“ X建领航+全域振兴” 的生动实践,在秦巴山区书写出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亮眼答卷。
“ 三联” 聚力X旗红 基层善治阡陌安
春风拂过汉滨区关家镇的青山碧水,邹庙村的千亩桑园新芽初绽。待到 4 月来临,沉寂一冬的标准化蚕室内便会被幼蚕啃食桑叶的沙沙声填满。这个从 20 世纪初便与蚕桑结缘的村落,如今在“ 三联共建” 机制的催化下,正以 “ 一片桑叶” 撬动产业振兴的杠杆。 而放眼关家镇全域,10 个村(社区)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在X建引领下奏响“ 三联共建” 与基层善治的春日交响曲。
“ 握指成拳方能聚力攻坚,一村一策才能百花齐放。” 关家镇X委书记李丽萍的话语铿锵有力。去年以来,关家镇X委、政府以“ 支部联支部、强村带弱村、X员联群众” 为抓手,推动资源跨界流动。区林业局机关X支部送来桑苗化肥,市蚕种场X支部派驻技术团队、提供蚕种和设备,红色力量将邹庙村的传统蚕桑升级为“ 智能共育+订单养殖” 的现代化产业链。养殖大户杨三谋的三谋家庭农场里,温湿调控、自动喂蚕系统高效运转。“ 去年政策补贴建新厂,联建支部送技术,百张蚕种纯收入 10 万元,跟着支部走,越干越有奔头!
关家镇通过合理运用“ 三联共建” 机制,在打破行政壁垒的同时,也注重破解基层治理的深层密码。在标准化蚕室的沙沙蚕鸣声中,在蔬菜大棚的盎然绿意间,基层治理的根系正悄然延伸。去年以来,关家镇依托“ 一站式” 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年成功化解矛盾调解问题 54 件,一般性信访问题 21 件,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 按时办结率均达到 100%,为镇域发展筑牢稳定基石。
镇长张远宝如同精密运行的齿轮,将新时代“ 枫桥经验” 转化为关家实践。他带领专班构建起“ 排查、化解、回访” 全链条机制,让田间地头的家长里短、群众之间的纷争纠葛,都能在网格里发现、在屋檐下化解。在农家院落的田坎地畔,在联建支部的议事会上,总能见到他现场办公的身影。“ 产业振兴需要稳定的发展环境,群众的笑容才是基层治理的晴雨表。” 他常说的话,正化作“ 八率一度” 宣传的清风细雨,浸润着全镇的平安建设满意度,让万亩桑田在安定祥和中舒展新绿。
红色纽带串联的不仅是产业动能,更编织出基层治理的经纬。 当区林业局机关X支部的桑苗在邹庙村扎根时,司法调解员的联系方式也一一被蚕农铭记在心,这种将产业发展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使得洛河村的蚕桑共育室既是技术交流站,也是民情收集点;魏垭村的粮油种植示范基地在农机轰鸣声中,也回响着“ 法律明白人” 的普法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