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法治日报/2024 年/3 月/28 日/第 008 版综合
新疆昌吉州创新机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走深走实
倾力解决基层“ 小马拉大车” 问题
本报记者 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 刘海洋
近年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积极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 《信访工作条例》,找准切入点抓强源头治理,把握着力点抓实问题解决,夯实落脚点抓好基层治理,把信访工作法治化纳入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 一把手” 亲自抓,形成X委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 大动员大响应大落实” 工作格局,有效破解了信访工作难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治本控源夯基础
某施工队老板孙某拖欠杨某等 11 人劳务工资 15.2 万元久不给付,杨某等人向“ 和合昌吉”法务中心反映问题。调解员刘英明在全面了解掌握情况后,先后 3 次将孙某约到调解中心进行耐心调解,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一起积怨颇深的欠薪信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完善基层治理平台, 昌吉州在昌吉市打造了新疆首个集 “ 普法、调解、仲裁、信访、公证、审判” 于一体的全域法务区“ 和合昌吉” 法务中心,法院、信访、律师协会等各类人员应驻尽驻,群众矛盾纠纷实现“ 一站式” 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自法务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接待来访群众 9972 人次,其中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3112 件,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途径 891 件。
昌吉州坚持“ 访诉同源”,推行“ 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三级矛盾调处中心+代表之家+特色矛盾纠纷调处室+各支力量” 的“ 1+1+3+1+N” 多元化解模式,有效聚合基层各支力量,构建调处闭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 庭州枫桥经验”。
昌吉州在全州建成 31 个品牌调解工作室,做好“ 心理疏导入心、伦理感化入情、普法教育入理” 工作。在阜康市各乡镇(街道)率先建立“ 和安”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网络向基层延伸、工作向基层贴近,实现信访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通过在全州打造 14 个“ 信访工作示范乡镇(街道)” 和 125 个“ 无访、无诉村(社区)”,示范引领带动全州源头治理工作科学化、 规范化、 法治化水平提升, 昌吉州通过做优基层 “ 小网格”,释放基层治理“ 大能量”,切实提高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法治为基促化解
昌吉市六工镇的杨某因对养殖猪舍拆除补偿不满,曾多次越级上访。信访等部门通过与杨某多次见面沟通,引导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