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法治报/2024 年/4 月/3 日/第 003 版信访与法治
本报通讯员 刘双红 李志慧
灌南“ 信访+” 融入社会工作大格局
本报通讯员 刘双红 李志慧
近年来,灌南县紧紧围绕“ 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的实践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构建“ 信访+” 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构建立体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推动信访工作全面融入社会工作大格局,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完善“ 信访+网格” 治理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在小
充分发挥网格化“ 铁脚板” 作用,依托遍布全县的网格,全面排查各种社会矛盾;依托“ 智
慧灌南” App,第一时间在平台汇报,实现风险“ 零延时”。
创新推行一线访、一线查、一线解、一线稳“ 四个一线” 工作法及“ 小事网格就地办、大事专班调解办、难事分层联合办” 工作机制,落实镇、村领导班子每日接访制度,引导镇、村干部进网格、早预警、深排查、妥化解;同时,针对矛盾较多村和重点领域坚持日排查、月梳理,将苗头性问题及时汇总、包案处置、包抓化解,使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及早介入、依法推进,实现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
完善“ 信访+12345” 联动机制,提升信访源头问题预防质效
打通阳光信访平台和 12345 受理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充分发挥两者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