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黄金报/2025 年/5 月/13 日/第 001 版
“ 空壳村” 的重生之路
——中国黄金集团帮扶纳尧村乡村振兴纪实
本报记者 雷雪男
在黔西南群山褶皱深处,位于贵州省贞丰县城西北 7 公里外的纳尧村,曾是一幅凝固的沧桑画卷。2014 年被列为贫困村时,全村 352 户中有 96 户建档立卡户,人均年收入仅 4600 元。蜿蜒泥泞的小径串起低矮的瓦房,人畜混居的院落里污水横流,11 个村民小组如同散落的棋子,被崎岖山路阻隔成孤岛。没有卫生室、没有支柱产业,“ 空壳村” 三个字如同沉重的枷锁,要勒紧这片土地,夺走其所有希望。2015 年春天,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贵州群山时,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带着央企的使命叩响了这座沉睡的村庄。自此,纳尧村开启了从落后贫困到美丽宜居的涅槃之路。
修一条“ 黄金产业路” 【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 80914】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的农耕理想,在群山环抱的纳尧村曾是遥不可及的奢望。纳尧村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烟山山脉陡坡之上,靠肩挑马驮,爬山过坎完成春种秋收,最远的耕地距村寨 5 公里,耕地效率低得可怜,收益难以维持生活。有劳动力的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大量土地撂荒。
“ 我们村土地不少,多的人家有 30 多亩,少的人家也不低于 5 亩。如果能把每一亩土地都种好,我们脱贫致富就没有困难了。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机耕路。 ” 纳尧村X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左绍昉深知,纳尧村改变命运的关键在修路。苦于资金不足,修路一事迟迟无法推进。直到中国黄金集团派驻第一书记皇甫亚宏到来,才为修路事宜带来曙光。皇甫亚宏连续多日翻山越岭,爬坡过坎,感受到了村民耕种的不易,立即向中国黄金集团争取帮扶资金修建“ 黄金产业路”。
2016 年 10 月,中国黄金集团首笔帮扶资金 25 万元到位,历时 5 个月,十几公里的机耕道和
4 座钢筋混凝土便民桥相继建成,农用三轮车的轰鸣取代了昔日骡马的嘶鸣。千亩荒地终于可以重披绿装,纳尧村结束了过去“ 无路可走” 的困境,迎来了蓬勃生机。
荒地披绿装,村民变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