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西宁晚报/2024 年/3 月/5 日/第 A10 版
扛牢责任 真抓实干 聚力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
锚定走在前作表率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西宁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五年综述
通讯员 市宣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一刻也离不开思想的指引、精神的支撑、文化的滋养。
2023 年 10 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年伊始,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召开,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准确把握新的形
势和任务,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奋进之椽书写时代答卷。
时节如流,使命在肩。回首过去的五年,是西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上崭新台阶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X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X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市X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着力推动“ 两个巩固” 根本任务落地见效,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导向正确、基调鲜明,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强劲,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强大的精神力量、 有力的文化条件。
高擎思想之旗 让真理之光照耀奋进征程
一切伟大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
循着历史足迹回望,五年来,“ 一面旗帜” 贯穿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始终,高高飘扬。这面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如何将“ 大道理” 转化为“ 小故事”,以接地气的形式、鲜活的语言,打通理论宣讲“ 最后一公里” ?西宁在实践中给出了答案——
时间拉回到 2022 年的 6 月,阳光明媚。大通县“ 百姓话廊” 宣讲团成员昝生菊和村民们一起席地而坐,村民们人手一本《青海省第十四次X代会精神学习辅导口袋书》 ,看到这本小红书,大家不禁好奇地翻阅,想知道里面都讲了什么。 “ 省第十四次X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昝生菊激情洋溢地宣讲,句句讲到村民的心坎里,他们听得专注,记得认真。
这边宣讲刚结束,那边音响突然响了起来: “ 一心一意谋发展,青海步入新时代。稳字当头向前迈,幸福指数提升快⋯⋯” 随着音乐声响起,大通县民间曲艺协会副会长赵存才慢步走到乡亲们面前,进行曲艺表演,一曲歌罢,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随后,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这五年来的变化,“ 村里道路宽阔了。”“ 咱们村环境越来越好了。”“ 我家奶牛从几头变成二十多头了⋯⋯”
这只是我市以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话题为切入点,说方言、讲故事、唱歌谣,用接地气的
方式说感受、谈发展,架起了一座与群众互通的长廊,打通理论宣讲“ 最后一公里” 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全市坚持抓紧抓实各级X委(X组)中心组学习,统筹推进理论武装、宣讲普及、
研究运用,扎实推动X的创新理论在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上率下,学习见行见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
治任务,市委带头落实“ 第一议题”“ 第一时间” 制度,建立完善“ 专题研讨+重点发言+现场点
第 1 页 共 3 页
评” 等“ 关键少数” 学习机制,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X的创新理论引向深入。
线上线下,宣讲入脑入心。落实X的创新理论“ 十进” 宣讲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先进典型事迹等 30 多项专题宣讲活动,集中宣讲 3 万余场次。大通“ 百姓话廊”、城中“ 蒲公英宣讲队”、城北“ 薪火宣传团” 3 支宣讲队伍先后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
内外联动,研究走深走实。成立专家智库,结项 2 项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 1 项省级项目,完成市级社科课题 236 项。创编《智库专报》 《领导参阅》103 期,29 篇理论文章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持续为市委中心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思想的“ 甜味” 进入人的心田,思想的内涵留在人的心间,成为助推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走在前作表率的澎湃力量。
厚植思想之基 让时代强音响彻河湟谷地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深情似海、厚望如山。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海视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让青海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作为省会,西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扛牢责任、真抓实干,锚定“ 五个中心城市” 目标定位,聚力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努力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历史的回响在过去的五年激荡,“ 一个阵地” 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大放异彩,屹立挺拔。
这个阵地——主流舆论阵地。
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宣传报道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多总结宣传来自基层的先进典型和经验⋯⋯翻开报纸,一篇篇“ 沾泥土”“ 带露珠”“ 冒热气” 的文章,真实记载着西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步伐;打开电视,及时、精准、多维传播着西宁“ 好声音”;浏览网页、滑动手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的融媒体产品展现着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的生动实践——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