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滁州日报/2025 年/1 月/11 日/第 005 版
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 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 特别报道
笃行创佳绩 扬帆启新程
——南谯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中共南谯区委宣传部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业已见雏形,科技创新、招才引智考核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44 项民生实事和 10 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圆满完成⋯⋯ 2024 年,南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拼经济、优环境、惠民生,保持了争先进位的发展好势头。
2025 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南谯” 这一列发展快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 421” 奋斗目标,坚定信心、克难奋进,鼓足干劲、开拓创新,奋力打造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首善之区,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优化布局 构建产业“ 新高地”
驻足南谯,塔吊林立,焊花闪烁,机器轰鸣,一批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正酣;大街小巷,商圈林立,夜市繁华,一个个摊位一字排开;阡陌纵横,果蔬大棚,生机盎然,一幅幅现代农业画卷徐徐铺展⋯⋯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看产业。 2024 年, 南谯区纵向延伸产业链条, 横向聚合产业集群,全区上下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奋力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
项目投资稳步推进。坚持以投带引,全区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 45 个、新开工 40 个、新投产
25 个, 主导产业契合度超 70%, 项目转化率超 70%, 创历年最高。 西朗电工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升规。省重点投资计划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分别居全市第 1 位、第 2位,省开工动员项目全部实现开工纳统。
先进制造业提速增智。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33 家、总数达 174 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2 家、总数达 6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9 家、总数达 53 家。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 12%,新增“ 三首” 产品 2 个,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工业设计中心发展到 5 个。华瑞微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金鹏绿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众望科希盟入选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建能电气完成省区域性股权市场“ 专精特新” 专板挂牌。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 5 家,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速 8%,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产业集群入选 2024 年度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扩容增效。西商冷链物流、市人力资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科星图、全服通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一步壮大,工大开元在“ 新三板” 正式挂牌,成为 2024 年全市唯一。新招引电商企业 7 家,总数达 32 家,南谯电商产业园获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全区电商交易额突破 30 亿元。开展“ 徽动消费 乐享南谯” 促消费系列活动,发放 1000 余万元消费券,拉动消费超 5 亿元,盒马鲜生火爆开业;新增限上单位 40 家、总数达 242 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110 亿元。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愿景· 诗集岭(罗洼民宿)、琅山居狩猎文化营地建成投运,井楠茗宿创成全市唯一全国乙级民宿。推进乌衣新区商业配套,凤栖湖美食文创市集启动建设,德邻商业综合体建成投运,邻几便利、肯德基等一批项目开始入驻。
农业经济稳产增质。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 三增”。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 5.5 万亩,高标准农田占基本农田比例 84.93%,居全市第 2 位。建成投用 35 个水稻集中育秧设施,水
第 1 页 共 4 页
稻机插秧率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居全省前列,粮食生产实现“ 二十一连丰”。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6 家,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 家,9 家合作社上榜国家级示范社。全面创建省级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县,食用菌产业产量突破 5 万吨、产值突破 6 亿元,分别增长267.5%、281.3%,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施集镇获批国家级食用菌产业强镇。
精准发力 擦亮发展“ 金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