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安徽日报/2025 年/4 月/7 日/第 008 版区域风采
重塑赋能 六安茶产业新质发展之路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
春日里的大别山云雾掩映,五百里茶谷绿意盎然。3 月 25 日,舒城县舒茶镇石塘村古尖香茶场,近千名采茶工似繁星点点散落在 1400 亩茶园里,采摘下皖西第一片“ 新绿”。
“ 茶” 是六安的一张金色名片。
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 六安茶谷” 建设,推动六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茶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形成了以六安瓜片为龙头,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金寨翠眉、华山银毫等竞相发展的格局,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书写出“ 绿叶成金叶” 的佳话。
文化焕新 六安茶走出深山
六安,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位于江淮之间,山水相依是茶叶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
有据可考的六安茶历史已有 2000 多年。唐代诗人李白盛赞六安茶为“ 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宋代更有六安茶为茶中“ 精品” 之誉。清顺治《霍山县志》记载,霍山、六安有产茶地
65 处,其中州境 28 处、霍山县 37 处。18 世纪、19 世纪,有一条北越长城、贯穿蒙古、直至俄罗斯圣彼得堡的“ 万里茶道”,六安茶也曾通过“ 万里茶道” 走向世界。
近年来,六安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和复兴“ 万里茶道” 的倡导,实施“ 五百里茶谷”建设,项目覆盖裕安、霍山、金寨、舒城等五个县区,依托过硬品质着力拓展“ 六安茶” 更广市
场。其中六安瓜片于 1959 年、2017 年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2007 年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 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六安瓜片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遗代表名录。霍山黄芽是中欧“ 100+100” 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 中国驰名商标”。舒城小兰花则是国家区域保护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自 2015 年起,六安以“ 开茶节” 为媒,政府搭台、茶商和茶农“ 唱戏”,不断提高六安茶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每届“ 开茶节” 活动现场,茶艺表演、品茶鉴茶、非遗传承人展示六安瓜片制作工艺⋯⋯来自四面八方的嘉宾共同领略绿色山水、最美茶乡的怡人风光,参与到火热的茶产业交易中。
据统计,2024 年该市茶园面积达 80 万亩、产量 4.86 万吨、综合产值 223 亿元,均居全省第
二。
品牌焕新 构建矩阵攥指成拳
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沙家湾村被誉为“ 六安瓜片第一村”,种植加工六安瓜片历史悠久。红石埂茶厂就坐落于此。该厂采取“ 茶厂+基地+农户” 的方式设立六安瓜片茶业合作社,不断扩大有机茶种植面积,带动茶农增收致富。该厂所产的“ 红石村” 牌六安瓜片茶屡获茶博会大奖。
“ 既要做精茶叶,也要做优品牌,培育品牌是茶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我们在制茶的过程中都是严格按照六安瓜片的传统工艺。 ” 红石埂茶厂负责人晁明华介绍。晁明华的女儿顾修莉是六安瓜片省级非遗传承人,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六安瓜片制作技艺大师工作室,常年开设茶叶加工、茶艺师、评茶师培训,推广六安瓜片茶文化。此外,顾修莉还是六安市城北小学雷锋路学校的茶文化指导老师,定期走进校园,传授茶艺,讲解茶文化,教会孩子们冲泡好一杯“ 中国茶”。
碧水泱泱,群山环拱,茶韵飘香。生态六安不仅孕育了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
金寨翠眉、华山银毫“ 五朵金花”,还滋养了诸如黄大茶、六安篮茶、金寨红茶等优质发酵茶。
当霸王茶姬在 2024 年冬推出奶茶新品“ 晴山栖谷” 爆火出圈时,作为茶底的六安“ 黄大茶”
第 1 页 共 3 页